明光街道(原招信鎮)位于江淮中部的皖東地區,距六朝古都南京90公里,是明光市的城關街道,是明光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街道共轄20個村,10個社區居委會,總面積83.2平方公里,總人口1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萬人,現有耕地面積37928畝,境內水資源豐富,”四圩七庫”為發展養殖業提供得天獨厚的條件。旅游資源特別是沉淀的明文化開發潛力較大。
明光街道山清水秀、人杰地靈,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出生地。根據《泗州志》記載,明太祖朱元璋在趙府村出生時,天現五色云氣,村旁山上一片霞光,稱帝后即賜名“明光山”,明光因此而得名。原海峽-協會會長汪道涵先生亦是招信鎮人,并從這里走上了抗日救亡、民族解放之路。
明光街道境內資源豐富,交通便捷,蚌寧高速公路、104國道、309省道、京滬鐵路穿城而過,池河繞城東流,入淮通江,水陸交通均十分便利。電力、通訊設施齊全完善,經濟繁榮、貿易發達,現已形成了造紙、五金電器、建材、非金屬礦產品加工機械制造、化工、房地產開發、商貿流通等主導產業,實現了鄉鎮企業的跨越性騰飛和農業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已連續多年躋身于安徽省“百強鄉鎮”之列。
近年來,街道黨工委、辦事處認真貫徹黨的-和中央、省、市重要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工業化、城鎮化、外向化”的發展戰略,按照“不抓招商引資無發展,不抓企業改制無活力,不抓勞務輸出無增收,不抓計劃生育無寧日,不抓信訪綜治無穩定”的工作思路,團結和帶領全街道廣大干群,與時俱進,銳意進取,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2006年全街道完成招商引資4200萬元;企業改制基本完成,列入改制16家企業已有15家完成“雙置換”;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實現工業總產值10.5億元,工業增加值2.1億元、同比增長12%;財政收入大幅增長,財政收入達3431.61萬元,同比增長64%;農民收入不斷增加,農民人均純收入3334元,比上年增加234元;村級債務有效化解,由2002年村均負債36.8萬元,轉變為村帳戶存款余額1352.8萬元;等。我鎮已連續六年被評為滁州市文明單位、連續多年位列明光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計劃生育工作一直是明光市一類鄉鎮,先后榮獲安徽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范鄉鎮、安徽省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先進集體、滁州市“經濟強鎮”、滁州市防汛抗洪先進集體、滁州市人民調解工作先進集體、滁州市化解村級債務工作先進集體、滁州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范鄉鎮、滁州市紀檢監察工作先進單位、明光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責任制綜合考核一等獎、明光市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五個好”鄉鎮黨委、明光市紀檢監察工作先進集體、明光市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明光市宣傳思想工作先進單位、明光市農民增收先進單位、明光市財政工作先進單位、明光市雙擁模范單位、明光市征兵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
明光街道將以“招商引資、誠實守信”為宗
皆,以最優惠的待遇,最優良的環境和最優質的服
務熱忱歡迎海內外朋友前來投資興業。
———明光街道將傾盡真誠與熱情,報以投資者最豐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