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集鎮位于滁州市西郊,東與瑯琊山風景區、滁州市經濟開發區交界,南與腰鋪鎮、全椒縣接壤,西與章廣鎮毗鄰,北與珠龍鎮、大柳鎮相連。
鎮中心距滁州市區22公里,截止2007年,全鎮轄11個行政村(其中1個街道居委會),216個村民組,國土面積235.2平方公里,是南譙區面積最大的鎮,耕地面積45675畝,集鎮建成面積1.2平方公里,滁梁路貫穿其間。素有"皖東第一山貨之鄉"、茶葉之鄉、稱號。
(一)自然特征
施集鎮以低山丘陵為主,平均海拔110米。土壤為弱酸性砂壤結構,立地條件好,四季分明,年均氣溫為15℃,無霜期為220天,年均降雨量1030毫米,日照2200小時。
(二)歷史沿革
施集名稱的由來是以"施"姓人家開設糟坊,衍成集鎮,舊稱施家集,今名施集。1949年10月建立施集鄉,隸屬珠龍區。1959年5月成立施集鄉人民公社。1983年4月改為施集鄉。1992年元月原施集鄉和原李集鄉合并為施集鄉,后于1993年2月又分開,在2001年12月兩鄉合并成立新的施集鄉。2007年5月8日原花山鄉與施集鄉合并成立新的施集鎮。
(三)經濟建設
1、農業:施集鄉有耕地25598畝,其中水田18181畝,糧食總產17506噸,其中小麥1546噸,玉米3132噸,水稻12459噸,薯類333噸,油料總產3048噸,其中花生727噸,油菜籽2192噸,芝麻129噸,棉花79噸,苧麻30噸,小麥品種主要是:楊麥10號、楊麥11號、楊麥158、楊輻麥2號,玉米品種主要是:登海9號、登海11號、濟單7號、豫玉26、東單60、魯單9號,水稻品種主要是:Ⅱ優069、Ⅱ優明86、協優559、粵優983、川香優2號、德農2000、Ⅱ優98、Ⅱ優7954,油菜品種是:秦優7號、陜油6號、陜油8號、華雜4號、皖油14、皖油18、史力豐,棉花品種主要是:美國保鈴棉、中棉19、中棉29。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488元。
2、茶葉:施集鄉素有"皖東名茶之鄉"的美譽,現有茶園面積6000畝,主要分布在井楠、永紅、孫崗、燕李、明張、長洼等村,年產干茶50萬公斤,現有茶葉加工企業五家,規模較大的企業有"施集"、"永太""金鷹"三大加工企業,生產的"施集牌"、"西澗牌""嫩頭青牌"系列茶葉,完全占有整個皖東地區的茶葉消費市場,部分檔次較高的茶葉遠銷到北京、上海、合肥等省內外大中城市我鄉所開發研制的"西澗春雪"、"西澗極品""西澗毛峰"、"普賢云霧""施集烘青"等品牌成為當地及周邊地區的知名品牌,其中"西澗春雪"獲首屆"中茶杯"二等獎;1999年獲安徽省優質農產品稱號;2000年獲國際名茶評比金獎。施集綠茶以"香高、味濃、后勁大、板栗香,耐沏泡、耐貯藏"的特點被省市確定為知名商標和省著名商標;2000年得到國家綠色食品認證。
3、草坪:草坪作為施集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支柱產業之一,已發展了十年之久,從起初的幾十畝發展到今天的4000畝,品種從單一走向多元化,先后發展種植了馬蹄筋、馬尼拉、天堂草、白牡丹、高羊茅等十幾個品種,在生產上采取集中連片統一規劃,統一種植,統一管理,銷售上成立了經紀人協會、專業鏟草隊,現有草坪銷售經紀人13人,鏟草隊10個。多年的經營換來了產銷兩旺的喜人狀況,年鏟收2~3次,畝效益在1500元以上,產品遠銷北京、上海、江蘇、山東等地,我鄉被外界譽為"皖東草坪之鄉"。
4、滁菊:滁州貢菊花心金黃、朵白如雪、花形秀麗,據《史記》記載:滁菊不濕不燥,清熱解毒,平肝利膽,白菊以滁菊為最佳,臨床報道,菊花對冠心病,高血壓有一定療效。滁菊位于中國四大名菊(滁菊、毫菊、貢菊、杭菊)之首。
滁菊在我鄉種植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目前我鄉種植面積有1000畝,是滁州市種植面積最大的鄉鎮,尤其以本鄉的燕李村、壩李村種植最為集中。在1997年以前,我鄉對菊花的加工主要用硫磺薰制曬干,滁菊產品以中藥藥用為主,98年以后當地群眾吸取黃山貢菊加工的經驗,用烘干脫水,不再使用硫磺殺青,烘制的滁菊花形保持原狀,香味濃,入口甘甜,生產出的干茶全部作為飲品遠銷上海、杭州等地,開發滁菊生產,經濟效益可觀,每畝可收入1500元以上,發展前景極為廣闊。
5、旅游業:施集鄉東于瑯琊山風景區毗鄰,西與皇甫山自然保護區接壤,距滁城20公里,屬丘陵地區,平均海拔110米,地處江淮風水嶺。全鄉擁有山場面積8萬多畝,山場的森林覆蓋率達98.5%,其中2.3萬畝山場已被規劃為國家生態公益林,有效地保護了當地的生態環境。獨特的地形氣候使得這里山清水秀、翠峰如屏、山水一色,實為人間的世外桃源,這里有位于永紅村的葡萄泉,有孫崗村的雙石旅游景點,有施集村的普賢庵,有環境優美的避暑勝地--長洼林場,引來了萬只白鷺棲息于此。
鄉黨委、政府立足山場,依托生態資源優勢,提出了"興山、富民、強鄉"和建設"無公害綠色食品鄉鎮"的戰略目標,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吸引了眾多的投資者來此投資生態旅游開發。目前已經開發和正在開發的生態旅游項目有團洼石榴山莊、長洼白鷺林,壩李林場等等,構成了以自然山水和野趣為主的休閑度假旅游區。為了抓住滁州市著力建設旅游工貿城市的契機,充分發揮瑯琊山核心旅游區的優勢,南譙區區委、區政府決定在我鄉楊飯店村、長洼村建設旅游生態村,初步規劃建設300畝石榴園,200畝板栗園,100畝滁菊園,100畝蔬菜園,100畝花卉苗圃,100畝茶園,100畝草場,100畝杜仲林,100畝的斑竹園。用1~2年時間逐步建成鳥語花香,自然環境優美,集休閑、娛樂、度假、觀光農業為一體的旅游生態村。同時大量的旅游資源正有待于進一步的規劃開發,發展旅游業的潛力巨大,
6、鄉鎮企業:木材和茶葉是施集鄉的傳統產業,全鄉先后辦起李集造紙廠、李集紙箱廠、李集福利包裝廠、李集面粉廠、李集磚瓦廠、李集石灰窯廠、施集塑料編織廠、施集磚瓦廠、施集缸廠、施集服裝廠等,但先后均破產。由原滁州市農委辦的施集茶場2002年也拍賣,轉為私營企業,施集現存企業有施集茶場、永太茶場、金鷹茶場、云峰茶場、鑫峰茶場、東成木業公司等企業。施集鄉政府于1999年租賃施集村木莊、灣塘村民組55畝土地,投資興建了施集鄉木業園區,先后有11家木材加工廠入園經營,至2004年底,個體企業300余家。私營企業現產值2000多萬元,利潤220萬元,稅收80萬元。
7、九天峰度假村:九天峰度假村位于滁州市施集鄉楊飯店村,東鄰瑯琊山國家森林公園,北靠清流關"三古"遺址、石洞庫景區,南接正在開發的花山鄉彩云洞風景區。度假村內林深水秀,青山幽泉,氣候宜人,生態環境十分優美,是真正的天然"氧吧",更是成為現代都市居民度假休閑的好去處,是滁州市旅游局向長三角地區重點推介的旅游景點之一。
九天峰度假村屬于私營企業,有法人代表王啟發于2001年投資興建,現有職工20余人,目前已投入資金280多萬元。整個九天峰度假村占地面積3000畝,其中有銀杏林、杜仲林、斑竹林、杉木林、白鷺棲息林和新開發的石榴林等多種觀賞果樹,周邊有2000畝的自然生態林環繞,綿延幾公里如海般的竹林將整個度假村點綴的郁郁蔥蔥。
目前九天峰度假村已建有天然游泳池(保持大自然的原汁原味,是夏季游泳愛好者的理想場所)、垂釣中心、摸魚塘(親身體驗農家摸魚的樂趣)、林中茶座、百米觀瓜走廊、觀景亭、觀鳥亭(觀賞萬只白鷺棲息)、九曲木橋等。食有農家餐館,讓游客品嘗地道天然的農家土菜;住有標準客房和樹林小木屋(讓游客與大自然緊緊融為一體);購物有當地的土特產品,即農家土雞、土雞蛋、天然葛根粉、板栗、石榴、滁菊、施集茶葉及中草藥等。游玩有竹排、燒烤、野戰營、登山健身和兒童游樂項目。
度假村還將規劃建設水上游樂中心、健身中心、健浴中心、療養中心和中小型會館及農副產品購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