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小洋樓位于仁里鎮城南居委會,年代為清末,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為石臺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文物建筑本體。建設控制地帶:以文物建筑本體為中心,東、南、西、北方向分別向外延伸0.5米。
石臺沈氏宗祠位于仁里鎮緣溪村沈村組,年代為清代,類別為古建筑,為石臺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文物建筑本體。建設控制地帶:以文物建筑本體為中心,東、南、西、北方向分別向外延伸0.5米。
處嶺古道位于石臺縣仁里鎮七里村西坑組北面處嶺山上,連接仁里鎮西坑塢至永豐村灣里,舊時為石臺到安慶、貴池古道的一部分,經處嶺、灣里、杏溪、板橋越梓桐嶺到紅石、栗陽抵貴池十字路,全長36千米。現僅存處嶺山上的這一段,約有2.2千米。處嶺古道全部由石板鋪就而成,每塊石板長約1.7米,寬0.5米,厚0.13米。古道旁有刻于南宋嘉泰時期“南無阿彌陀佛”摩崖石刻一處,方形石亭遺址一處,橋型石亭一座,有4塊碑記嵌于內,據碑記載:“夫處嶺之巔,其來甚遠,其勢止于幽僻,往來實為要區,致晉迄今,向有木亭”。可見處嶺古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晉代。2019年3月28日,處嶺古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安徽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杜荀鶴墓位于石臺縣仁里鎮杜村村杜村組,年代為唐。類別為古墓葬。為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三增西峰堂位于仁里鎮三增村排下組,年代為明代,類別為古建筑,為石臺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包括文物本體,以文物本體為中心,東、南、西、北方向各向外延伸1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四至為界,東、南、西、北方向分別向外延伸1米。
三增永興橋位于仁里鎮三增村排下組,年代為清代,類別為古建筑,為石臺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包括文物本體,以文物本體為中心,東、西方向各向外延伸5米,南、北方向各向外延伸1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四至為界,東、西方向分別向外延伸5米,南、北方向分別向外延伸各0.5米。
石臺毓秀橋位于仁里鎮永豐村外屋組,年代為清代,類別為古建筑,為石臺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包括文物本體,以文物本體為中心,東、西方向各向外延伸5米,南、北方向各向外延伸0.5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四至為界,東、西方向分別向外延伸5米,南、北方向分別向外延伸0.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