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基本概況:
高山村位于青草鎮大沙河北岸,距鎮區兩公里,屬純丘陵地帶,有18個村民小組,748戶,2969人,黨員109人。總面積5355畝,其中耕地面積2855畝,水面300畝,山林300畝,空閑地200畝,暫未利用地300畝。高山村山青水秀,人杰地靈。青草鎮三河初中,鎮敬老院,安徽四通管業,鎮廣播電視大樓,桐城市幸達制刷等都座落在我村,范青公路則是我村與里仁村、復興村的分界嶺。高中路、青陶路分別在村內從東到西,從南到北貫穿交差,交通十分便利。二00四年并村后,高山村立足本村實際,因地制宜,積極推進土地流轉,山林到組到戶,發展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很抓農業和公共設施建設,逐步實施村莊改造,村容村貌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農民人均收入由原來的千元左右增加到四千余元,其中務農收入1800元左右,務工收入2300元以上。本著一抓種植高產三系雜交水稻,二抓養殖基地,創造條件改進新農村的建設思路,積極探索,大膽創新,采取種、養、加并舉,科、工、貿一體化的經濟發展模式,逐步先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道路。
二、 產業發展情況:
自并村以來,高山村兩委,將村傳統種植水稻,改為以虎形組為中心,實行三系高產優質水稻科技示范片,該品種比普通雜交水稻每畝量高出300市斤左右,使該產品輻射全村。二是扶助彭菊紅、劉方貴、盛敏元、黃何杰、魯文勝等養殖大戶發展科學養豬,養鴨,同時村還邀請桐城市畜牧獸醫局領導,技術人員來我村為養豬,養鴨專業戶上業務課,使農民得到實惠。三是適度調整村集體企業的管理模式,由集體經營改為農戶承包上交的方法使村集體企業上規模、上效益。
三、 展望未來,決心把高山村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
高山村建設的總體思路是:按照原村規劃,充分利用村資源,逐年實施,以“三系”水稻科技示范,養殖大戶為重點,發展種植兩高一優農作物,無公害,畜產品養殖,打造高山村品牌。以發展能源沼氣為依托,建設循環農業經濟,以村部為中心,建設中心村莊。不斷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把高山村建設成為一個村民富裕,環境優美,物質豐富,精神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