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喇鎮地處黔江區東南部,幅員面積91平方公里,轄7個村,1個居民委員會,131個村民小組,有5110戶18026人,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97.1%,農民年純收入1565元,耕地面積15082畝,森林覆蓋率達39%,實現了村村通電話、通電、通路。距黔江城區42公里。馬喇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土壤基本均為沙壤土質,土壤肥沃、礦產豐富,海拔600——1500米不等,政府駐地蓮花居委東西兩山高聳,南北中間呈丘陵地形,東邊灰千山有3萬畝的國有林場作天然屏障。中間小河遍布,水源豐富。主要以農業為主,種植業以優質稻米、玉米、煙草等為主,養殖以豬、牛、雞、鴨、羊為主,栽培藥材有天麻、白術、牛夕、“三木”等名貴中藥材,山坡有純天然的蕨菜、薇菜等抗癌、抗腫瘤、抗高血壓純天然綠色食品等。境內無污染,環境清純,鉛、鋅礦產資源豐富。
馬喇鎮位于黔江區東南部,和酉陽縣交界,還和湖北省接壤。馬喇河穿過鎮內,集鎮位于地形平坦的狹窄河谷,四周環山,平壩盛產“貢米”。
馬喇鎮的集鎮建成區面積將近1平方公里,規模并不突出。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小鎮,卻是黔江三個全國重點鎮之一,還是市級中心鎮,從這些稱號可以看得出馬喇鎮在黔江鄉鎮中較為突出。
毗鄰酉陽縣的馬喇鎮,和酉陽頗有淵源,馬喇鎮在古代曾屬于酉陽土司轄區,清代為酉陽縣下轄。直到上世紀50年代,馬喇鎮被劃入了當時的黔江縣。
地處武陵山區腹心,獨特的地理環境和人文,從而讓這里產生了獨特的少數民族文化,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高爐號子”、“吳幺姑”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原生態民族文化。還有馬喇獅燈、龍舞、花燈、龍燈鑼鼓、山歌、彩蓮船、民間調子等文化。
馬喇鎮境內多山,灰仟老梁子山麓上有“亂堡迷宮”及原始森林,這里海拔高,是夏季避暑勝地,珍稀動、植物資源豐富,極具旅游開發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