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巫山縣三溪鄉簡介
三溪鄉位于巫山縣城東部,距縣城42公里,2005年月池鄉、田家鄉撤并入三溪鄉,轄18個村,99個社,6547戶,22048人,面積106.96平方公里,有耕地2096公傾。全年實現糧食產量2300萬斤,農業總產值6180萬元;縣下達的全年稅收收入指標193.01萬元,已超額完成國地兩稅征收任務;農民人均純收入按照10%的增長比例已達到2280元。鄉0駐三溪河。
經濟建設
勞務經濟:全年組織在鄉煤礦務工1153人,在重點公路建設和煙水配套工程項目用工1219人,全年有序轉移勞動力到縣外 700余人次,自發轉移勞動力4200余人次。超額完成進疆摘棉任務13人,培訓勞動力1253人次,實現農民務工收入2520萬元。二、產業發展。
烤煙:穩定2006年烤煙面積3050畝,實際移栽面積3100畝。完成煙水配套工程任務64口38000立方米,烤煙產量60萬斤,產值320萬元。新培育10畝以上的烤煙大戶30個戶。
煤炭:2007年產煤實現產量48萬噸,按照煤炭行業的關閉整合政策,已全面結束了梯子巖煤礦的關閉整合,順利通過驗收過關,同時為重煤集團巫山煤矸石電廠技改和田家煤礦20萬噸新井建設營造了良好的施工環境。
蠶桑:全年發蠶種106張,產繭2241.6公斤,產值35266.7元。
畜牧業:重大動物疫病防疫密度達到96%,特別是2007年的毛豬春防、秋防工作是近五年來效果最好的,培植了養殖專業大戶210戶,其中養豬95戶,養牛63戶,養羊50戶,家禽2戶。全年可出欄生豬2.4萬頭,山羊1.2萬只,牛318頭,家禽7.2萬只,畜牧收入可達 3200萬元。林果:認真抓好天保管護工作,管護面積93000畝,無一起火災、火警和亂砍濫伐林木事件,實現林業收入 90 萬元。完成18個村退耕還林初步規劃。
基礎設施建設
1、水利建設。在后椅村投資29萬元,建水池1200立方,鋪設管道2500米,高埡村投資12萬元,建水池2口500立方米,鋪設管道4700米,紅花村投資11萬元,建水池2口,1000立方米,廟埡村投資5萬元,建水池300立方米,鋪設管道4300米,團包2口1600立方米,石印村建水池3口1500立方米。新建煙水配套池64口38000立方米。
2、農網改造。已完成了關坪、團包、木耳、九鎮四個村技改工程,紅花、白鶴兩個村已基本完成打窩栽桿工作,完成了雙龍、田家兩個村的副表費收取工作,受益群眾達到8個村1784戶6357人。
3、鄉村道路。已新修村級公路51公里。其中,木耳村公路10公里,石印村公路5公里,田家村公路6公里,高埡村公路5公里,石印村公路4公里,三溪村村級公路6公里,月池村級公路3公里。整修雙龍村公路6公里,木關公路21.8公里,整修楚三路11公里。全鄉220公里鄉村公路,分別落實了鄉村社群眾的管護責任,確保了公路通暢。
4、庫周綠化建設。庫周綠化投資48萬元,已在三溪村2、3、4社硬化0.8米寬的人行道3條共3500米,建蓄水池3口600立方米,維修“雙巖大堰”300米。在三溪、九鎮、白鶴、桂坪等村建沼氣池287戶。
一、文化建設
落實了專職放映員,每月在每個村集中點定時放電影一次,并利用放映機會,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各種科技知識,積極組織干部群眾學習重慶市“第三次”-會和黨的“-”精神,講解生產發展、農民致富的科學技術;建設村級文化體育活動室3個,結合全縣舉辦的山歌賽、慶重慶市直轄十周年、黨的-勝利召開、百日道路安全宣傳活動,在三溪初級中學、三溪中心小學舉辦了綜合性文化體育活動3次;向農民朋友發放《農村科技》、《惠民政策》等科技、政策方面的書籍1609冊;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入村社發掘民間藝人,組織了一個樂器歌唱表演隊,參加全縣民間藝人文化表演大會,并獲得優秀獎。
二、廣播電視
新發展有線廣播電視用戶410戶,完成自然村“村村通”12個,完成了月池、白鶴兩個村10公里的架桿拉線工作;聘請并組織專門的技術人員分片區深入農戶免費做好衛星廣播電視轉星調整工作,確保農民朋友能及時收聽收看到黨的-盛況直播,建立安全傳輸巡護保障體系,由各駐村干部、村干部負責在-期間對所轄區域內的網絡光工作站、電纜放大器、用戶集線器、分支分配器、光纜、同軸電纜進行巡護,防止不法分子利用網絡進行竊傳等破壞活動 。
三、教育工作
三溪鄉有初級中學一所,學生656人;中心小學1所,村級小學14所,有學生2056人,小學入學率達到100%,初中入學率達98%以上。三溪中學2007年初中升重點高中創有史以來最好成績。石柱、九鎮、團包三所村校已納入縣教委的排危規劃,三溪中學宿舍樓得到扶貧辦的大力支持,都即將動工修建,鄉、村、企業高度重視教育工作,教育轉移支付全部用于教育事業!捌站拧睆筒轵炇展ぷ鬟^關。
四、衛生工作
一是認真宣傳農村合作醫療政策,積極引導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切實解決農民看病難、治病難的難題,村村都已建立了村級衛生室。2007年全鄉醫療參合16471人,共繳納醫療參合金164710元,參合率達75%以上。截至年底,已報銷大病醫療費43萬多元。2008年全鄉有醫療參合18325人,參合率達81.7%以上,錄入工作已基本結束。二是在農村率先推行農村宴席申報管理制度,避免了食物中毒和各種疾病的發生,確保了農村食品衛生安全。三是完成團包、高埡、白鶴三個村降氟改灶1050戶和石印等村110戶的改爐任務。四是開展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行動。從9月13日起會同質檢部門對全鄉 12家餐館、1家面粉加工坊、2家蛋糕店、3家榨油坊、3家豆制品加工坊等手工小作坊的生產設備、環境衛生、食品添加物及原輔料使用和產品質量等情況進行了檢查,簽訂食品質量安全承諾書21份。銷毀“三無”、“過期”產品100余件,避免了食物中毒等現象的發生
五、社會保障
一是嚴格執行低保政策,對城鎮和農村低保實行動態管理。2007年1—7月份全鄉有城鎮低保81戶195人,發放低保金10.7萬元。8--12月份,經過低保評審組對城鎮低保戶進行反復調查、核實,取消了已達到城鎮居民最低生活水平對象戶59戶144人,對確實符合低保條件的31戶 51人給于了重新確定;2007年有農村低保戶422戶1017人,發放農村低保資金31.43萬元,對2008年新增加農村低保戶21戶39人,已完善低保材料和申報工作。二是落實《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搞好“五保”家園建設,將原月池鄉0辦公和住宿樓作為月池片區五保戶集中供養場所,在三溪村征地2畝,投資25萬元修建五保家園,作為三溪和田家兩個片區五保戶集中供養場所。按時發放五保資金26.52萬元。三是嚴格執行優撫政策,按時足額將優撫資金發放到復員軍人、帶病-、革命傷殘軍人和軍烈屬等民政優撫對象手中。四是積極爭取大病醫療救助資金10940元,為農村5個家庭確有困難的大病醫療救助對象戶解了燃眉之急。五是重視殘疾人工作,落實殘疾人的各種優惠政策,將農村殘疾人全部納入農村低保對象戶,鄉自籌資金2000元為4位白內障患者做了全免手術,使他們重見光明。六是為行走困難的殘疾人爭取木腋拐杖30對。七是落實救災救濟政策,抓好抗災救災工作。2007年屬于重災年,三溪鄉在組織災民抗災自救的同時,組織鄉村干部深入村社認真調查、了解、核實災情,安撫受災群眾,及時上報各種災情,積極爭取民政救災資金,幫助災民重建家園。一年中,共爭取13萬元民政救災資金,安撫200多戶700多災民;籌資59萬元資金,建立集中居住點2處,集中安置高埡村二社12戶49人。
六、社會穩定
一、信訪。在企業改制和技改擴容等征地補償矛盾關系復雜的情況下,本著“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開展干部大下訪活動。以“干部大下訪”活動為載體,深入開展 “五扶三帶”活動(“五扶”即扶產業、扶-、扶基礎建設、扶基層組織建設、扶特殊戶、重點戶;“三帶”即帶政策法規、帶科學技術、帶致富項目),并嚴格按照《信訪條例》的要求,及時排查和解決各類矛盾糾紛 67起。把矛盾糾紛處理在萌芽狀態。全年鄉、村沒有出現集訪事件,實現了越級-和非正常-“零”目標。二、安全。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以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為主線,圍繞“除隱患、壓事故、保平安”的總體工作目標,全面深入地開展各項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一是吸取2006年安全工作教訓,落實了黨管安全責任,健全了“三級三層”安全管理網絡體系。在“黨管安全”的體制下,形成了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和安監辦的工作人員具體抓,鄉村干部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做到逢會講安全,事事講安全。二是及時召開安全生產工作會議。全年召開了 5次安全生產專題工作會議,研究部署各個階段的安全生產工作,解決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三是開展隱患排查整改、重大危險源監控、作業現場安全監督檢查工作。四是認真開展道路交通整治活動。鄉安監辦每周都要對各村級道路、重點企業、高危行業進行檢查。截至12月初,出動人力400余人次,出動安監檢查車輛96臺次,查處各類交通違法行為200余起,罰款 8000余元,處理道路交通糾紛15起,制發車輛管理“四卡”1100余份,取締無證采石場4家、碎石場1家。四是嚴厲打擊非法煤礦。組織安監辦、公安派出所、電力等相關部門和人員,開展打擊關閉非法煤井的-行動6次,遏制了小煤窯的死灰復燃。五是開展煙花爆竹安全-工作,取締非法經營煙花爆竹戶3家。六是切實加強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全年共調處大的民事糾紛31起。三是維穩。大力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整治活動,加0制宣傳教育工作,認真開展“五.五”普法教育、道德教育,開展爭做“五好家庭”、“文明家庭”活動,提高農民群眾法律和道德意識,確保實現了“防-”工作“四個零”目標和禁種鏟毒工作“零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