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溉鎮是重慶市首批命名的歷史文化名鎮,位于永川市南端、長江北岸,距永川城區40公里,順江而下到重慶143公里,逆江而上到四川宜賓229公里,與江津隔江相望,因境內松子山、溉(ji)水而取名松溉(ji),曾兩度置縣。幅員面積34平方公里。
水陸交通便捷,交通優勢明顯。松既濱臨長江黃金水道, “永(川)松(既)”路、“松(既)楊(朱楊溪)路”橫貫全鎮,距朱楊火車站、川順廠火車站、碼頭僅7公里,水運、陸運十分便捷。轄區內客車站、貨運碼頭、客運碼頭等基礎設施完善。現有貨運碼頭年吞吐量達100萬噸,永川港區松既港正在規劃設計建設中。
傳統工業基礎較好,工業發展優勢凸顯。濱臨長江,可以滿足工業高能耗、高運輸量的需求。傳統的釀造業、造船業、砂石建材業發展良好,松既鹽白菜、健康醋等特色產品遠銷省內外。投資17億元的火電廠即將落戶松既,西部長江引水工程即將啟動,加之深水港區建設將大大促進松既工業發展。
歷史悠久,人文自然景觀獨特。松溉鎮具有古樸的建筑群體,十多條古街道保存完好,5000米長的青石板路碗蜒曲折,典雅的明清四合院建筑20多處,雄偉的雕樓,依山而建的吊腳樓、古縣衙、皇帝御批的羅家祠堂極具觀賞和文化價值。東獄廟、八景宮、文昌宮、清潔寺等宗教文化遺址極具開發潛力。松既鎮名人眾多,古代有南宋著名經學家陳少南,被貶后在松既設立教館,死后葬于現旗山村一社,墓碑墓址尚存。現代有松既祖籍的細菌專家陳文貴,為揭露日軍細菌戰的第一人;曾獲我國政府榮譽獎狀和獎章、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二級國旗自由勛章、醫學博士陳文鏡;還有著名影星陳沖祖父,他們為祖國醫學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現留下陳氏老屋。抗戰時期,-女士曾興辦紗廠于松既,將松既列為紡織實驗區。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豐富的民俗文化,繁榮的商貿鑄就了獨特的碼頭風情。今天,松既人民在歷史與文化的豐富積淀中,找到了古鎮篷勃發展的良好契機,鎮黨委、政府提出了“二、五、八”發展戰略,繪就了松既宏偉的發展藍圖,在今后的發展征途中,勤勞智慧的松既人將以飽滿的精神,昂揚的斗志,全力招商引資,打造工業重鎮,挖掘古鎮潛力,建設旅游名鎮。誠邀各界有識之士到松既投資發財。.
松溉古鎮有個典故:古時候,康熙到此一游,覺得風景秀麗,隨口喚到:松既ji如此美景,不枉一行!以后,誰也不敢再叫松溉gai,一直延續至今,呵呵,果然是皇帝老兒獨大!在書店賣的詞典里,也有此解釋:只有在重慶永川這個地方才把溉gai叫成既ji。當地人說,如果叫松溉gai古鎮,還不一定有人知道呢!因為他們已經叫慣松既ji了,呵呵。
松溉最出名的就是陳家大院了,四川民居標準的四合院,方方正正,采光良好.據說里面人才輩出,著名影星陳沖就在此長大。
居住在喧囂城市的人,一踏入古鎮,即可感受到松溉鎮的“三清”:清幽的環境、清潔的石板路、清新的江風。松溉的獨特飲食文化也讓人游人回味無窮。松溉古鎮有七絕:一是明清建筑,主意是吊腳樓、四合院、穿斗屋;二是祠堂和廟宇,以羅家祠堂、陳家祠堂和清潔寺為代表;三是石板路,蜿蜒曲折5公里;四是夫子墳,即注經大師陳鵬飛的之墓;五是古縣衙,又稱老官廟;六是陳公堰,系明代水利工程,同時也是一處優美的自然景觀,故又稱飛龍洞;七是長江溫中壩,是重慶長江上游面積最大的中壩。 2001年,重慶市人民政府命名松既鎮:重慶市歷史文化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