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市鎮位于酉西中部,距縣城38公里,幅員面積166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81個村民小組、6444戶26000多人,屬于全縣8個特大鄉鎮之一。現有耕地面積21200多畝,森林面積9萬畝。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溫差大,無霜期長,立體氣候明顯。
200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實現6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49元,財政稅收實現115萬元,糧食產量實現14245噸。
-交通狀況
省道S304線貫穿全境,丁(市)宜(居)路、丁(市)后(坪)路、丁(市)萬(木)路在此交匯,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2008年,改(擴)建大龍至石門、鄭家至三溪口兩條村道路,新建金山村道路,基本實現村村通達,60%的村通暢。
-產業狀況
(一)工業經濟
目前全鎮正按照縣委縣0大辦工業經濟,大力招商的要求,搶抓機遇,趁勢而上,把發展工業經濟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出臺了一系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儲備了16個招商引資項目,實行全民招商、創業及特殊獎勵政策,使丁市鎮成為了投資商投資的熱土。
(二)畜牧產業化建設
丁市鎮是重慶市唯一“無公害山羊產地”,有渝東南最大的畜牧交易市場,有健全的營銷網絡,形成了“大戶帶動,小區示范,科學養殖,全面發展”的格局。2008年新規劃四個小區、三個山系、兩個流域的畜牧產業發展帶。目前,在酉龔路沿線畜牧養殖示范小區內規模養殖大戶有11戶,其中年出欄生豬1000頭以上養殖大戶4戶,300頭以上大戶3戶,100頭以上規模戶4戶,預計實現畜牧產值2700萬元。
(三)烤煙
2007年種植烤煙1300畝,收購煙葉3260擔,實現產值152萬元,入庫烤煙特產稅32萬元。2008年實現種植面積2200畝,預計實現產量5000擔。
(四)藥業
2007年種植以青蒿為主的在地中藥材2500畝,藥業收入108萬元。
(五)教育衛生
轄區內有酉陽三中,1所中心校,1所完小,2所基點校。有設備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的丁市中心衛生院,有10個村級衛生站。
-資源狀況
丁市鎮礦產資源種類繁多。主要有重晶石、瑩石、鉛鋅礦、硫鐵礦、石灰巖礦等。水資源豐富,境內的后河,細沙河流經9個村,適宜多種魚類生長。境內盛產蕨苔、苦丁茶、老鷹茶。野生動物有野山羊、野豬、野貓、水獺、果子貍等。
-民俗文化
丁市鎮民俗文化濃郁,底蘊深厚。鄭家“馬馬燈”源遠流長,藝術精粹,融合彈、拉、說、唱、演等各種藝術,成為丁市鎮日臻完美的特色文化。
-休閑娛樂
兩合阡冬暖夏涼,距丁市集鎮1.5公里,是酉陽縣絕無僅有的避暑圣地
[代碼]500242107:~200丁市村 ~201廠壩村 ~202鄭家村 ~203三溪口村 ~204大龍村 ~205金山村 ~206中壩村 ~207沙溪村 ~208匯家村 ~209石門村
[沿革]1942年置丁市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鄉。1997年,面積60平方千米,人口0.8萬,轄丁市、金橋、匯家、廠壩、橋巖、下壩、上壩、木蘭、金山、巖銀、、協場11個行政村。?年撤鄉設鎮。
2001年區劃調整后,丁市鎮管轄原丁市鎮、中壩鄉的中園、周家、龍門、細沙、童溪等5個村、董河鄉的銀房村,鋪子鄉的茶溪村、大龍村、后河村和后興鄉的小彎村以及小崗鄉的大華村、馬鞍村、溪口村、鄭家村、楊家村所屬行政區域,面積133平方千米,總人口2290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202人,轄26個村委會,鎮0駐地丁家灣。
2004年,丁市鎮劃入小河鎮的石門村、四方村共14個組和天館鄉的小界村8個組及后坪壩鄉老熊村7個組后,共轄10個村、26198人,面積166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