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峰山鎮位于渝北區東南部。東接龍興、石船鎮,西鄰回興街道,南與江北區寸灘、唐家沱毗鄰,北接雙鳳橋街道。最高海拔630.6米,最低海拔185.8米。玉峰山鎮距重慶主城區11公里,距渝北區區政府駐地9.7公里,距江北機場7公里,距江北區寸灘深水港碼頭6公里,距唐家沱火車編組站5公里。渝宜和渝鄰高速公路貫穿境內。
玉峰山鎮東面是玉峰山森林園區,南面是江北區海爾工業園區,西面是兩路工業園區,西南與重慶現代農業園區相鄰,北與空港工業園區相距不足3公里。
鎮內主要山脈為玉峰山,海拔700米,相對高程500米,有全市享有較高知名度的玉峰山森林公園。鎮域境內朝陽河縱貫南北。系域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大陸性季風氣候特點顯著。具有冬暖春早、秋短夏長、初夏多雨、無霜期長、濕度大、風力小、云霧多、日照少的氣候特點。
二、資源條件
1、溫泉資源。溫泉資源豐富,已經分別在龍門村、香溪村發現了優質溫泉。其中,龍門溫泉水溫達52℃,日流量6100噸以上。香溪溫泉水溫達45℃,日流量5200噸,同時,在香溪還發現了日流量2100噸的礦泉水資源。
2、礦產資源。礦產資源以石灰巖、煤、粉沙巖為主,是重慶主城區建筑石材的主要供應地。
3、動植物資源。動植物資源主要分布在玉峰山森林內,植被屬亞熱帶溫性常綠闊葉林帶,原生植物為常綠闊葉林。主要樹種為樟、楠、栲、棟等。其次是松、衫、柏針葉混交林,林內混生少量常綠闊葉的樟、楠、栲、燈臺、樺木等。竹林類主要是慈竹、白夾竹、水竹和少量楠竹。落葉闊葉林,主要是櫟類、楓香林、青岡林。主要灌木種有菱葉海桐、映山紅、野梔子、七里香、枸杞、黃荊、茱萸、火棘、算盤子等。這些灌木叢,分布在崇山峻嶺、春暖花開、五顏六色的山花遍地開放,成為獨特自然景觀。野生中草藥有123種,其中魚鰍串、麥冬、香附子、白茅根、紫蘇、夏枯草、益母草、車前草、野菊花、滿天星、蘆根、淡竹葉、金銀花、梔子、全櫻子、土茯苓、何首烏、半夏等都是隨處可見。
野菜類:薺菜、清明菜、側耳根、馬齒莧、野香蔥等。野生食用菌類:草菇、松菇、傘把菇、蕎耙菌、黑木耳等。
野生動物:主要有水獺、黃鼬、西狐、黃鹿、白豬獾、貍、野兔、貉、香貍、猸、松鼠、猬、山羊、野豬、猞俐、蝙蝠、竹鼠等;
野禽:雉雞、錦雞、竹雞、紅嘴雅鵲、小云雀、喜雀、翠鳥、畫眉、黃鶯、杜娟、斑鳩、燕、雀鷹、蒼鷺、游隼、白鷺、松鴉、啄木鳥、長耳鶚、八哥、黃鸝、白腰文鳥、繡眼鳥等。
爬蟲類:赤練蛇、雙斑錦蛇、竹葉青、烏游蛇、烙鐵頭等。
4、旅游資源。玉峰山森林公園,位于重慶市渝北區東部的玉峰山林場,距兩路鎮東南28公里,面積約為23.59平方公里。包括玉峰山國有林場旱土工區、玉峰山鎮玉峰山村以及香溪村、龍門村的部分土地,東鄰渝北區龍興鎮及江北區魚嘴鎮,西至朝陽河東岸,南接江北區鐵山坪林場及唐家沱鎮,北抵玉峰山林場獅子橋,海撥270-700米。國家森林覆蓋面積達18000多畝,是目前重慶近郊覆蓋面積最大、植被保護最好的森林公園之一。公園以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景觀為主,以奇峰-為特色,馳名中外的長江、銅鑼峽口、古寨、寺廟文物古跡為借景,構成絢麗多彩的森林風光。公園森林面積大,旅游范圍廣,觀光景點多,氣候溫度宜人,是集旅游、科普、生態為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的市級森林公園。
目前已完成生態園、龍景山莊、玉泉山莊和民族風情文化村的建設,現從業人數2500人,可容360人住宿,500多個餐位的飲食服務,300余人的會議室,并開展有卡拉0K廳、舞廳、垂釣、騎馬等設施和娛樂活動。
三、歷史沿革與行政區劃
新玉峰山鎮由原石坪鎮和玉峰山鎮玉峰村、旱土村及旱土社區合并而成。原石坪鎮系原石坪鄉發展而來,石坪鄉位于-北縣境南部,南與重慶市江北區寸灘、唐它沱和南岸區郭家沱接壤,面積30平方公里,人口15672人,轄16個村。駐地石坪場,距縣城15公里,清代中期建場時,因當地石柱屏立,故名石柱場,亦名石屏場。民國2年以場后由大土坪而更名為石坪。民國18年置石坪鎮,民國30年撤鎮建石坪鄉。解放后仍置鄉。1958年改為石坪人民公社,1983年夏為鄉。2003年6月5日,渝北區將現有的4個鄉、24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不含北部新區)調整為20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石坪鎮政府駐地石坪場。轄原石坪鎮(除新坪村外)所屬行政區域。面積43.32平方千米,總人口2329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685人。轄24個村委會,1個社區居委會。老玉峰山鎮系原關興鄉發展而來。民國18年建關興鄉,民國29年與旱土合并建關興鄉,民國30年復置關興鄉,解放后不變。1958年改為關興人民公社,1984年復建鄉,1994年與旱土鄉合并,2001年撤鄉建關興鎮,2002年9月經重慶市民政局、渝北區政府批準更名為玉峰山鎮,2003年6月全區鄉鎮建制調整,將原天堡寨鎮青林村、高筍村、支援村一、二、八組以及石坪鎮新坪村劃入玉峰山鎮管轄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