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山古剎位于市區以西15公里外的華亭鎮境內。因寺院建于形似龜背的山頂而得名。又因山頂上有片2里方圓的-洋,故又稱“龜洋”。唐長慶二年(822年),名僧無了禪師來此開山,辟茶園18處。咸通十一年(870年),建寺院9座,僧徒多達千余人。后梁貞明年間(915-920年),閩王王審知給寺院賜名“龜山福清禪院”。明代擴建為寺。現存建筑物乃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重建的,寺宇由三進殿堂組成。第一進為天王殿,祀彌勒佛;殿前有寬闊的場院,場上有一對石幢,幢座上鐫刻法語,浮雕羅漢、比丘人物像等。第二進為大雄寶殿,構筑宏偉高大,為眾殿之冠,祀“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消災延年藥師佛”和“南無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殿前有丹墀和放生他(即六眸池)。第
林兆恩墓位于莆田縣華亭鎮苦溪村后角石門山。林兆恩(1517-1598)字懋勛,號龍江,道號子谷子,莆田赤柱人,創立夏午尼三一教,又稱夏教。倡儒道釋三教合一學說世稱三教先生。明倭寇作亂,他捐家財雇兵守城,埋尸兩萬多具,并教人治愈兵后瘟疫,深受民間感戴,在海內外頗具影響力,在東南亞一帶華僑多建祠紀念他。該墓為明隆慶五年(1571)林兆恩55歲時建。墓占地面積約70平方米,坐北朝南。墓丘石構,平面呈“風”字型,面闊6米,進深14米,后墻正中刻“明三教先生子谷子龍江林墓”。墳頂以整塊石雕龜背紋飾,前置供臺,墓前有三級墓坪。林兆恩墓1985年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華亭地下交通站舊址位于莆田市城廂區華亭鎮埔柳村山仔199號。蘭亭寺是革命戰爭時期埔柳村地下交通員交換情報的重要地點,多次為莆田黨組織安全傳遞情報,為革命戰爭做出貢獻。蘭亭寺又稱草亭寺,位于華亭鎮西山半山麓,始建于明代初期,清代時擴建。20世紀90年代由當地村民多次捐款對寺院進行擴建,占地近1.5畝,建筑面積480平方米,寺內有一吳道子所作的觀音壁畫(全國僅3處),寺院周邊古代文人石刻題字較多,文物價值較高,目前是當地村民進行民俗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華亭地下交通站舊址蘭亭寺于1981年9月被莆田縣人民政府公布為莆田縣文物保護單位。
后山法林寺位于城廂區華亭鎮后山村橋頭自然村,年代為清,為莆田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清道光年間,歷代屢有維修。坐北朝南偏東,通面闊19.07米,通進深19.7米,建筑面積375.68平方米。為一進廊院式建筑,由門樓、前殿、天井、正殿及左右兩側廂房組成。正殿面闊三間,明間山墻擱檁,懸山頂,土木結構,寺內奉祀佛祖。為研究清代寺廟建筑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保護范圍:東至自山墻外延3米,西至自山墻外延1米,南至埕外沿外延2米,北至自山墻外延3米。
埔柳卓邁墓位于城廂區華亭鎮埔柳村柳園自然村,年代為明,為莆田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明,坐西南朝東北,通面闊7.64米,通進深16.46米,占地面積125.75平方米。平面呈“風”字型。墓丘石構,墓丘龜背形,為三片石材砌成。原有三級墓埕,第二級墓埕兩側存有柱獅1對,墓后圍存有龍首一對。墓道左前方龍眼林中僅存石馬一只,做工精細。墓前東西側相距32米處各立高5.15米,寬3.98米石坊一座。東側石坊正面刻“□世侍御”,背面刻“忠淳特監”,西側石坊正面刻“大囧卿”,背面刻“清正共推”。為研究明代墓葬型制提供了寶貴的實物依據,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卓邁,字士英,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中進士,職授侍御史太仆寺少卿,再遷正
西許馬思聰墓位于城廂區華亭鎮西許村湯亭山 ,年代為明 。始建于明代,1988年重修。坐東向西。通面闊14米,通進深30.7米,占地面積429.8平方米。墓主體平面呈“風”字型,墓丘磚石構筑,呈龜背形,長8.7米,寬5米,高4.9米。三級墓埕。墓前原有石像生已毀。 馬思聰(1462~1519),字懋聞,明弘治十八年(1505)進士。官南京戶部主事,正德十四年(1519)寧王朱宸濠反,被劫入獄,--六日而亡。詔贈光祿少卿,謚忠節。賜葬于此。為研究莆田明代墓葬提供了寶貴資料,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保護范圍:以墓主體為界,東、西、南、北四周各外延3米。
山邊舊石器時代遺址 位于城廂區華亭鎮南湖村山邊自然村東南100米 ,年代為舊石器時代晚期 。為木蘭溪流域考古調查項目新發現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地理坐標:北緯25°21´45,東經118°52´22,海拔40米,相對高度8米,分布面積約600平方米。山頂平坦寬闊,有磚砌民房,局部種植龍眼樹、蔬菜。東坡和西坡略陡,開墾成階梯狀,種植龍眼樹;南坡低緩,有稀疏的龍眼樹,其間種植蔬菜;北坡低緩,種植龍眼樹。在東坡斷面上發現舊石器時代礫石層,采集到石片、砍砸器、刮削器等石制品3件,并在距地表30和100 厘米處各采集土樣1份。山邊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有明確的地層關系,屬莆田地區首次發現,填補了莆田舊石器考古的空白,把莆田地區有人
程鯤化墓位于城廂區華亭鎮柳園村卓陳林。柳園程鯤化墓位于華亭鎮柳園村卓陳林自然村,墓構筑于清康熙年間(1662-1722),今墓保存初構時原狀。坐南朝北,占地面積256平方米,洽土、石構筑,平面呈“風”字形。前有3級墓坪,保存石馬一對,石虎一對等石像生。程鯤化,字秀序,康熙甲子舉鄉進士,官終東昌知府,為官剛下、廉介、勤勉、仁慈,士民思之,祀名宦祠,乾隆莆田縣志有傳。
莆田龍山宮位于城廂區華亭鎮南湖村湖里自然村。南湖龍山宮位于南湖村湖里自然村,始建于明初,清代重建,近代重修。坐南朝北,通面闊9.31米,通進深18米,建筑面積167.58平方米,為一進廊院式建筑,由前殿、正殿和兩廊組成。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柱,懸山頂,抬梁土木結構,保存明代布局和清代建筑風貌。保存明代古井、明清香爐、明代鑾駕等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