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社區
東湖街道鳳山社區地處泉州市區東大門,東至仕公嶺、坪山路,西至少林路,南至湖心街東段、圣墓路,北至東岳前街、泉州監獄、東岳山、上坑山、鹿園山、蔡厝山,國道、省道從轄區通過,是一個典型的城郊結合部,總面積1.5平方公里,下轄東岳、柑舍頭、上坑、鹿園、東塘頭、圣墓六個自然村及泉州監獄、教師宿舍、阿波羅公寓、彩虹新城、雅典爵座、市武警支隊,尚園小區,泉州市少體校,常住人口4501人, 常住戶1541戶,社區下設四個黨支部,共有黨員146名。轄區內有省、市、區機關、企業單位11家。社區先后榮獲省級先進檔案室、省級五四紅旗團總支部、市級寬裕型文明村、全市民主法制示范居委會、市級人民調解工作先進集體,區級先進黨支部、文明社區、安全生產工作、政法綜治工作先進單位、“-”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先進集體、先進民兵營、示范團支部等榮譽稱號。
泉州別稱鯉城,東湖被譽為鯉魚嘴里含著的珍珠。東湖這片山水相映之寶地,歷來就是泉州的重要風景區之一。泉州伊斯蘭教圣墓歷經一千三百余年,是阿拉伯穆斯林和中國穆斯林世世代代不懈努力、精心保護的結果。明代著名的史學家何喬遠的《閩書》(公元1629年)記載,泉州東郊靈山,“有默德那國二人葬焉,回回之祖也。回回家言:默德那國有嗎喊叭德[注:即穆罕默德]圣人,…….門徒有大賢四人,唐武德[公元618-626]中來朝,遂傳教中國,一賢傳教廣州,二賢傳教揚州,三賢、四賢傳教泉州,卒,葬此山’。然則二人唐時人也。二人自葬此山,夜光顯發,人異而靈之,名曰圣墓…….”。南少林寺是中國南少林的發祥地,自唐朝建寺至今已逾千年,流傳有無數膾炙人口的歷史記載和民間傳說,影響力遍及海內外。南少林的歷史和傳承(如唐智空創建少林寺、宋趙匡胤創立太祖拳、元千僧抗元、明俞大猷抗倭寇、民族英雄鄭成功與天地會)、南少林的主要歷史人物和故事(如五枚師太、方世玉、洪熙官、胡惠乾)以及南少林的武術和表演(如地方拳種、擂臺賽、殺獅舞、宋江陣、南曲)等三大主題。
社區內的服務網點比較完善,有僑鄉體育中心、銀行、書店、像館、餐飲、縫紉、美發、洗車、五金、廚具、干洗店、家具、診所及摩托車維修等行業,還有中學、幼兒園、老人活動中心、小菜市場等配套設施,是一個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的現代化社區。同時為充分發揮社區居民、駐居單位的共駐共建作用,有社區黨建聯席會、社區團支部、社區志愿者服務隊、社區治安巡邏隊、社區文體活動隊、老人協會、計生協會、民兵營等黨群組織,已形成了一個管理規范有序,治安秩序良好、環境整潔優美、生活便利舒適、文體活動豐富的新型城市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