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社區地處省委、省0所在地。東臨屏東河,西接福飛南路,南至冶山路,北靠鼓屏路,總面積0.6平方公里,轄區內有省直機關單位25個,新村樓院98座,住戶4649戶,總人口14329人,下設35個居民小組。
[村風村貌] 社區在上級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下,在省直機關單位的直接參與和幫助下,我們先后評上省、市“文明單位”、省、市“先進居委會”、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區”、“綠色社區”、“衛生達標社區”、“先進社區婦聯”、“文明社區”、“社區工作先進集體”。
[歷史人文] 華林寺大殿在福州市區屏山南麓,是福州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標志之一。華林寺初名[越山吉祥吉祥禪院],公元九0年吳越鮑修讓興建。[寶剎越城邊,千花繡佛前],吉祥禪院是宋代福州游覽勝地。有名相張浚的讀書處[絕學寮],高宗趙構御書[越山]、[環峰] 刻石於寺,今殘碑猶存。
禪院于明正統九年(一四四四年)被賜額[華林寺],寺名沿用至今。
寺幾經興廢,僅存大殿。面闊三間,進深八架椽,單檐九脊頂,高十五點五米,面積五百七十四平方米。用[材] 規格超等,三開間殿堂的用[材] 興九開間用[材] 等量齊觀。構件古樸碩大;作法特殊,結構嚴謹簡潔;空間設計、造型、工藝均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經專家、學者研究論證和取樣測定,確認大殿為千年以前原構,是長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構建筑,是我國古代建筑中的瑰寶。一九八二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經中、日專家、學者的考證,日本 倉時期的[大佛樣]([天竺樣])建筑,深受華林寺建筑風格的影響。因而,大殿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佐證。
大殿飽經滄桑,梁架歪閃,枋 柭榫,裝修、雕塑盡數損毀。為搶救千年遺產,省、市領導為大殿制定保護范圍,成立保管所;國家文物局撥給專款,派專家對大殿進行落架重修。工程自一九八五年開始籌備,一九八八年十月竣工。大殿外還修復了山門、配殿,種樹植草,美化環境。至此,千年古殿再展昔日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