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橋鎮大吳村位于惠安縣東北部,距東橋鎮政府3公里,北距外走馬埭沿線圍墾1公里,南臨沿海大通道,東鄰西湖村,西接西坑村,母親河東港溪流經我村1公里,涂斗路二級途經大吳村1公里,與村道連接,村道水泥路面硬化,縣內公交客運從村中穿過,省內市內客運在我村設停靠站,交通便捷,通行方便。
大吳村行政區域面積約4.5平方公里,是個人杰地靈、交通便利、地理優越的地方。村委會設在村中,下轄大吳、后港兩個自然村,12個村民小組,現有人口4500多人,1184戶,大吳村民主要姓氏吳氏,全村的的經濟結構主要于工業、農業、為主,現有耕地 1100 多畝,主要種植大麥、小麥、花生、甘薯、大豆、高粱、玉米等,2010年土地流轉耕地600畝,主要種植甜瓜.西瓜.蠶蟲等多種經濟作物,伴隨神舟八號遨游太空的閩架豆不久將落戶我村。
幾年來,通過舊村改造村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村道兩側商店,超市鱗次櫛比,路面硬化夜間路燈高照,區域內有大吳中學,大吳小學,大吳幼兒園,老人活動中心,福泉宮,特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延陵吳氏開閩始祖祠。目前全村擁有大專以上學歷300多人。
據考證大吳村由來,延陵季扎族裔的南后,尊吳仁祿為開閩始祖,仁祿為唐開成三年(公元838年)進士,官國子博士遷戶部大司徒,因“恥冉受亂朝爵命”,唐末由河南光州府固始縣入閩,居晉江縣十六里白馬廟東(今惠安縣東橋鎮大吳村),寓意祥光大發,為記念族姓,故名大吳村。清朝屬三十二都吉莊鋪,民國時期隸屬東嶺鄉大吳保,1949年起先后屬三區,東嶺區大吳鄉,1958年屬飛躍人民公社大吳生產大隊,1985年改設東嶺鄉大吳村民委員會,1988年東嶺鄉改為東嶺鎮屬之,1996年東嶺鎮拆分出東橋鄉,大吳歸東橋鄉,2000年東橋鄉改名為東橋鎮,成為東橋鎮大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