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福建省 > 泉州市 > 惠安縣 > 東橋鎮

惠安縣東橋鎮文化旅游景點

[移動版]

“惠東暴動”指揮部舊址——陳氏宗祠

“惠安暴-動-”指揮部舊址—陳氏宗祠位于惠安縣東橋鎮嶼頭村。1930年,惠安縣委在福建省委、泉州特委的領導下,舉行震動閩屬地區的暴-動-——“惠安暴-動-”。“暴-動-”前期對國民黨地方政權進行摧枯拉朽般的打擊。攻下山柄民團炮樓,擊斃團總陳嗚周及其父陳奕昭,處死前林劣紳林孝純、林亮川。建立五陳鄉蘇維政府及湖埭頭村蘇維埃政府。9月18日午后,挺進距縣城10余華里的嶼頭村,作合攻縣城的準備。紅軍帶隊入村,駐在村里的大祠堂里,并在祠堂里作出嶼頭山整個陣地的部署。19日,敵海軍陸戰隊林壽國旅兩個連,一個追擊炮排,縣民團常備隊等計一千多人包圍嶼頭山。經過兩個多小時激戰,戰斗失利紅二團營長曾賚弼和團政委陳琨陣亡。陳氏宗祠后經族人集資重修,已列為

東橋吳氏開閩始祖祠舊址

東橋大吳“延陵吳氏開閩始祖祠”位于東橋鎮大吳村,年代為唐-現代,類別為古建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吳氏開閩始祖祠位于東橋鎮大吳村。吳氏開基始祖吳仁祿,唐文宗開成三年(838)進士,官國子博士,遷戶部大司徒,于唐末由河南光州固始入閩。祖祠始建于唐天佑年間(905-907),1942年、1990年和2004年都進行重修。坐北朝南,中軸線依次為照墻、石埕、祖祠,東側輔之戲臺和六角形涼亭“思園亭”一座。主體建筑由門廳、天井、祀廳組成。

燎原許氏宗祠

燎原許氏宗祠位于東橋鎮燎原村,年代為清、2005年。類別為古建筑。許氏宗祠位于東橋鎮燎原村洋下自然村,南面為村道,北面為民居房屋,東側有一古井、林氏宗祠、蓉霞寺,西側為陳氏宗祠。洋下許氏先祖唐末隨王審知入閩,居于漳州,后遷居惠安東嶺東堡村,清康熙末年,又由東堡村遷居洋下。洋下許氏宗祠,始建于康熙末年(1722),坐北朝南偏西,由大門、天井、祀廳組成,建筑面積156平方米。祀廳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硬山屋頂,燕尾脊。宗祠2005年重修,木柱易為石柱。祀廳上方懸有 “五代同堂”、“恩貢”木匾二方,為復制品。大門前方保留有清旗桿石夾坂2對。東南側有一古井,為村民生活用水。保護范圍:東向外延伸2米,西至巷,南向外延伸2米,北至民宅外墻。

燎原蓉霞寺舊址

燎原蓉霞寺舊址位于東橋鎮燎原村,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蓉霞寺位于東橋鎮燎原村洋下自然村,四周為民居,前有村道。寺始建于宋代,現建筑為2001年重建,坐東南向西北,為兩進三開間硬山式建筑,穿斗抬梁式混合木構架,花崗巖條石墻體。大門有三,兩邊門彩繪門神秦叔寶、尉遲恭。看埕堵、對看堵的花崗巖石、輝綠巖石麒麟、花鳥圖案雕作精美。兩廊中間有天井,中置有一大鐵香爐,兩邊各置一輝綠巖石雕香爐。大殿三開間三進深,上懸“大雄寶殿”木匾,奉祀三世尊佛祖,配祀文興公及其他神明。殿前有兩支透雕輝綠巖石龍柱。寺之左側還建有僧舍、梳妝樓、戲臺。寺前有石埕,埕前左角原有清順治壬寅年建造的惜字紙,已毀,殘存的構件砌在寺前原生產隊倉庫的墻壁上。主體建筑面闊12.3

梅莊莊淇民居

梅莊莊淇民居位于東橋鎮梅莊村,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莊淇民居位于東橋鎮梅莊村后許自然村。莊淇為商人,民居始建于清,坐東向西,二進五開間,硬山式屋頂,燕尾脊,面寬16米、進深18.9米,前土埕深9.3米,占地面積352.8平方米。大門前的對看堵、看埕堵及厝內木作、柱礎等有精美的石、磚、木雕。該民居保存較好,有部分木構腐蝕。保護范圍:東至巷,西至巷,南至埕,北至巷。

高隱處士王公墓

高隱處士王公墓位于東橋鎮珩海村,年代為明。類別為古墓葬。王高隱處士墓位于東橋鎮衍海村虎母山南麓(俗名小山頭),南約500米處為虎母宮,東約200處為村道,約1公里處為海。墓距村部約1公里,距沿海大通道約4-5公里。墓筑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250平方米。墓呈寶座形,糖水灰構筑,一壙兩室,保存基本完整。墓西北處有一天然巨石為墓道碑,刻“明高隱處士王公墓道碑” ,兩邊刻有“成化乙已年(1485)”、“□春吉日立□”。墓主高隱處士姓王,系型厝(衍山、衍海、南湖、南橋 )王姓開基三世祖。該墓葬保存較好,但墓埕作為農地種花生,破壞整個墓區。保護范圍:以墓碑為中心,向四周各外延10米。

東湖進宗井

東湖進宗井位于東橋鎮東湖村,年代為宋。類別為古建筑。進宗井位于東橋鎮東湖村祖師公宮大池北邊,周邊有民居。相傳該井為北宋張氏村民入遷此地時開鑿,故稱“進宗井”,井圈為圓形,腹部稍外凸,輝綠巖石雕成,高38厘米,圓徑48厘米。腹部有深凹痕二道,口沿有36條粗細不均的繩紋。井臺呈方形,條石壘砌。占地面積約30平方米,現仍為居民用水。保護范圍:以井為中心,東向外延伸4米,西向外延伸3米,南、北至墻。

鑑湖張氏家廟

鑑湖張氏家廟位于東橋鎮東湖村,年代為明、清。類別為古建筑。東湖張氏家廟位于東橋鎮東湖村,四周均為民居。家廟始建于明代,歷代均有重修,建筑由圍墻、埕、正廳組成,占地面積225平方米。正面墻下為花崗巖石裙堵,上紅磚平砌作封壁墻,中開一門,門斗上嵌“鑑湖張氏家廟”匾額,為花崗巖石,楷書陰刻;門眉嵌一對輝綠巖石門簪,浮雕古代戲劇人物,十分精美。后墻體為出磚入石,兩側墻體為紅土沙坯堆砌而成,多有斑剝。圍墻內雙櫸頭。正廳面闊三開間、進深三間,抬梁式木構架,硬山式屋頂,燕尾脊,面闊9.6米,進深14米,有兩個紅磚砌成的圓拱邊門。整座建筑保存尚好,唯大埕改為水泥。保護范圍:東至巷,西至民宅外墻,南至圍墻,北至墻外6米。

大吳吳德彰墓

大吳吳德彰墓位于東橋鎮竿嶺村,年代為宋。類別為古墓葬。吳德彰墓位于東橋鎮竿嶺村香山西麓蓮花峰下。吳德彰(1126—1197),東橋鎮大吳村人。其父吳慶宗,南宋進士,官至大理寺正卿。乾道元年(1165),吳慶宗受朝廷之命領兵御敵,以身殉國,吳德彰尋不到其父遺骸,朝廷下圣旨,旌表其為“孝德大孝子”。吳德彰卒于南宋慶元三年(1197),墓系與其妻卜氏合葬。坐南朝北,范圍90平方米。墓堆前豎半月形花崗巖石墓碑,置花崗巖石案桌。墓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文革期間被開山采石石窟沙土所掩埋,近年清理,封土及墓碑尚保存完好。保護范圍:以墓碑為中心,向四周各外延10米。

大吳吳庭民居

大吳吳庭民居位于東橋鎮大吳村,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吳庭民居位于東橋鎮大吳村,周邊均為民居,厝邊有一小巷。該民居主人吳庭,經商后于清末建該厝。民居坐東北向西南,為兩進五開間,木、磚、石混合結構,硬山式屋頂,燕尾脊。面闊15.8米、進深18.4米,前石埕深9.6米。門廳作三川脊,大門對看堵有石雕、磚雕。部分木構已腐朽。其特色是次間和梢間退后與大門齊,門前形成一條長廊,這在民居中較為少見。保護范圍:東至護厝外墻,西至巷,南至回向外墻,北至巷。

大吳福泉宮

大吳福泉宮位于東橋鎮大吳村,年代為清、民國。類別為古建筑。福泉宮位于東橋鎮大吳村。宮始建于宋。兩進五開間,由山門、拜亭及大殿組成。山門作三川脊,門懸石匾:福泉宮,門斗橫披刻“靈光普照”,楹聯刻“福從南通添神瑞,泉引西地澤桑梓。”裙堵用花崗巖石砌筑,身堵貼彩繪瓷磚,開一對圓形竹節漏窗。中拜亭與大殿相接。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硬山頂,神龕內主祀觀音,配祀靈惠王、圣祖媽,一對青龍拱葫蘆瓷雕。宮前后各有一口大潭。保護范圍:東至路內沿,西至水塘,南至路,北至路內沿。

梅莊莊氏家廟

梅莊莊氏家廟位于東橋鎮梅莊村,年代為明-現代,類別為古建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莊氏家廟位于東橋鎮梅莊村前莊自然村。家廟始建于明崇禎時,歷代有修葺,1998年耗資70萬全面整修。家廟坐北朝南,兩進,由門廳、兩廊、天井和祀廳組成,占地面積225平方米。祀廳面闊、進深各三間,抬梁穿斗式混合木構架,硬山式屋頂。家廟內尚存明代“莊氏家廟”木匾額一方、輝綠巖柱礎一對及石砛一塊。

兵營撫恤章程碑

兵營撫恤章程碑。該碑現置于鐘寶鎮政府西南100米梁秋平家門口。共19行,滿行31字。全文為:為公同酌議永定章程以歸書一而昭公允事竊照本營自道光十七年當∥前任營憲廖等議公幫議助銀兩一案合營無不欣感立案遵行后詳請∥陜安鎮軍批示妥辦在案迄今行之已奚何敢輕議更張每每念新舊兵丁照前∥項一律查扣似未允協茲合營悉心籌酌口官兵丁既輕扣過銀三兩就此∥停止即如新募之兵概令仿前三兩記檔查扣均定八條扣足如此量為變∥通似屬稍口公允可期書一面口籍口至公助銀兩將來有恐有不敷仍在∥各兵名下按數攤扣還款以歸核銷而免口偏袒隊目口管見所及是稟明∥前任營憲周立立案備查著令刊志永遠一體共見共聞俾各兵親喪等事∥均貲粘補口毋結口之虞特此為序今將公議應幫義助逐一開列于后∥一、凡遇

溪龍寺盤龍柱

溪龍寺石雕龍柱位于東橋鎮梅莊村,年代為民國,類別為石刻,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龍柱位于東橋鎮梅莊村溪龍寺。龍柱,輝綠巖石質,透雕,通高2.28米。柱身高2.01米,徑0.48米,東柱雕單龍,下端附麒麟尾隨;西柱雕雙龍搶珠,下端雕獅子仰觀。龍之狀態皆奮然躍起于波濤間,蟠繞于云間。柱礎高0.27米,為圓墩鼓形,浮雕花草、走獸。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日本在线精品a首页正 | 思思99re6国产在线播放 | 久久国产伦三级理电影 |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男同 | 午夜美女福利视频 | 一本一级特黄大片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