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鎮地處建甌市北郊,距市區20公里,東與東峰鎮、龍村鄉交界,西與徐墩鎮毗鄰,南與芝山街道辦事處接壤,北與建陽市小湖鄉相連。全鎮總面積239.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73萬畝(水田3.63萬畝),林地面積26.2萬畝,轄14個行政村、1個林場、1個良種場,85個自然村,140個村民小組。全鎮總人口29107人,總戶數7975戶,其中農業戶7325戶,2003年全鎮工業總產值7205萬元,農業總產值13111萬元,村財總收入28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48元。
小松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地勢平坦,腹地開闊,年平均氣溫18.3℃,降雨量1647毫米,境內溪流交錯,水網縱橫,水系發達,水域遼闊,山地綿延,村莊連亙,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
小松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遠在四千多年前,小松地區已有氏族居住,南末后,小松稱崇安里,民國時期,小松設外崇、內崇兩個鄉。1950年小松屬建甌豐樂5區所轄,1952年小松設為建甌縣第12區,1956年成立小松區,1958年成立超星人民公社,1960年改為小松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小松鄉人民政府,1993年撤鄉設鎮。本鎮居民以漢族為主,還有苗族、畬族等少數民族,民風淳樸。鎮內名勝古跡繁多,有漢朝建的報恩寺,清朝的大廟,元宋窯址,宋朝抗元英雄謝璧附馬趙壽安公主墓,梁朝古墓,南朝墓群,晉代與南北朝時期土族墓葬群,東瑞橋(俗稱官洋橋)、上元橋,光緒年立風景林禁碑等,還有許多富有民間傳說的風土人情,自然景觀,適宜農、林、牧、漁、工、貿及旅游業全面發展。
小松是建甌糧食主產區之一,商品糧基地鎮,被譽為閩北農業“一支花”的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高新科技示范項目園區位于小松境內,從96年開始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經過幾年努力,已建成省千畝水稻良種中試、閩臺優質瓜菜、名優落葉果樹、農業機械作業等示范基地,形成了“田成方、路相連、渠相通、樹成行、地平整、澇能排、旱能灌、溝渠橋涵閘配套齊全”的田園化格局,逐步向“農田園林化、種植區域化、耕作機械化、農技科學化、品種優良化、服務社會化、產品優質化”為特征的現代農業園區邁進,逐漸成為閩北山區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和現代農業“精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