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位于晉江出海口,是晉江之船塢,塢東有座小山,故名曰東山,西邊則是獅山,由于千百年來晉江水的沖刷,淤泥沉積水塢終成晉江北部一片沖擊平川(有清朝史碑可鑒),由先人屯墾,面積約有2平方公里之多。 東山位于池店鎮政府之腹地。依山傍水、土地肥沃,市道317線,國道324復線縱橫交錯、金鳴水渠婉穿過農田,灌溉著全村720多畝農田和近200畝山坡地,哺育著2200多口人。 隨著經濟的發展,村委會在市道317線西側和國道324復線兩旁,規劃一百多畝農地作為工業區,建起了商住樓賣給村民,許多村里的小作坊也紛紛申請在工業區建設簡易廠房,隨著規模的擴大,逐漸發展成了幾家有實力的企業,如“騰達、植豐、道格、達盛、恒昌、愛迪奇”等。為了使公路兩旁能開發成商貿街,因而招商引資,先后有名企業“安踏、菲莉、環球工業園”以及中小型企業“富信、大榮、峰華”等13家企業在此建廠,還有閩海醫院、中遠學校、中行、工行以及兩家農行和五十多家商貿經營部,初步形成商貿一條街,從而帶動了農村集貿市場的蓬勃發展。 由于村民的收入不斷增加,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村里規劃50畝地為小康新村,現已建起了整齊有序的138棟3層以上樓房。村里的盧厝祖廳、亭尾吳氏祖厝、林氏小宗、陳氏祠堂亦已舊貌換新顏。東山太子宮由港、澳、臺僑胞和各地香客及村里的善男信女等集資重建東山宮、重塑佛身,香火旺盛,每年都有臺灣、馬來西亞等地進香團前來朝拜做佛事、分爐等。 我村積極發展慈善事業,成立了慈善小組。由村書記吳海東先生率先捐資五萬元作為基本資金。對于病危家庭從慈善站撥給補助費,每人一次2000元(已補助4人),對個別患病者家庭又沒收入的,村亦從慈善站每月給予補助200元。從而保證村民每人都能基本保證在最低生活線上。 我村還積極貫徹和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對于計生的基本國策,村設計生專館組及村民小組協管員。幾年來,我村已結扎280人,獨生子女130多人,曾被評為先進計生單位。由于外來人口的迅猛增加,社會治安混亂時有發生,村里配合鎮派出所組織12人專職巡邏隊,并設立兩個治安崗,實行24小時警車巡邏,社會治安環境改善明顯,為社會穩定做出貢獻,三年來,被鎮派出所評為先進治安隊及先進公安員,從而為創造平安東山盡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