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時代屬揚州區域,夏至周代為“七閩”地。
戰國時期屬閩越國轄地。
秦屬閩中郡。
漢代屬會稽郡(郡治在今蘇州)管轄。
三國時期為溫麻船屯,屬建安郡侯官縣。
晉泰始年間設溫麻鎮,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首次置縣,稱溫麻縣,晉太康七年(公元286年),縣治在城東伏沙(今敖江鎮白沙村),隸屬晉安郡(郡治在今福州)。
建縣時,境域廣闊,從閩江口沿海一直到福鼎。
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大量裁減郡縣,溫麻縣并入閩縣(今福州)。
但只過了16年,在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又從閩縣析出,重置溫麻縣,同年改名連江縣。
從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至清朝末期大都隸屬福州(府)。
重建連江縣初期,境域與晉溫麻縣相同。
長安二年(公元702年),析出東北4個鄉置長溪縣(相當于今寧德市地域,縣治在今霞浦)。
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又析縣北1個鄉置羅源場。
此后,境域基本穩定。
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縣治從伏沙遷至今址,因城域形似展翅南飛的鳳凰,又名鳳城。
唐代設寧善、永福、太平、名聞、五賢5個鄉,轄20個里。
宋代增加2個鄉,共7個鄉,轄24個里。
元設5個鄉(轄21個里)、4個都。
明清時期沿襲舊制,只個別調整。
民國時期先后屬東路道和第一行政督察區,其中三度為福建省直轄縣。
1949年后,曾有3度(計18年)屬閩侯專區,2度(計16年)屬福安(寧德)專區(地區),1983年7月1日第二次歸屬福州市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