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溪亭社區系泉州市鯉城區臨江街道第二大社區,位于鯉城區南部,緊鄰碧水綠草的江濱公園,南與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天后宮”接壤,西鄰江濱大道直達沿海大通道,東部接壤泉秀路,轄區內有世界遺產中山南路。
【社區風貌】溪亭社區先后獲得“省級科普示范社區”、“市城市社區建設示范社區”、“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先進單位”、“區五個好社區黨支部”、“區級文明社區”、“區2001-2005年全區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單位”、“區十佳平安社區”、“區委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單位”、“區婦聯‘春蕾計劃’捐資助學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社區與居民】溪亭社區由原來的溪亭,天祥二個居委會整合而成,社區面積約80萬平方米,居民3637人,1270戶。設置33個居民小組,轄區內有鯉城區公安分局,泉州市第三幼兒園,溫陵女子南藝坊。
【歷史人文】溪亭明清時代屬義全鋪,因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過此而得名,取義盡仁全之意,并建有文天祥紀念宮“文圣公宮”,宮前楹聯“忠心當如丞相節”上聯猶存。
指揮巷王氏祖先王闊嘴明朝因救駕有功欽賜府衙一座稱為“指揮衙”并賜石碑 一塊上刻“文官至此下轎武官下馬”,指揮巷由此而得名。義全后街106號黃氏祖先黃克瓚明末官至五部尚書,在朝為官曾為崇禎帝解疑難,欽賜“天恩存問”“天恩再問”巨匾兩塊,可惜在文革中被毀。幸好族譜早年被帶往臺灣得以保存。
溪亭轄區內還有義全宮,南岳宮,分別奉祀漢順帝時的溫瓊和明代的運使公。
南岳宮口創新傳統的溫陵女子南藝坊,是泉州市鯉城區一大文化品牌。南藝坊整體上展現了“三南六女”即南音、南戲,南建筑和惠安女,潯浦女,茶鄉女,波斯女伊斯蘭教民間女子等形象,在舞蹈音樂及服飾上處處體現對傳統元素進行現代藝術包裝的特色。
【建筑景觀】溪亭社區古民居星羅棋布,較有名的數清代遺留至今的32間巷,指揮巷,義全宮巷,南岳后街,義全后街,也有因手工作坊而得名的灶仔巷,寮仔街,每一個地名都有一個優美的傳說。民國初年建成的劉勝裕洋房曾經是財富的象征,90年代初的建筑義全大廈,義寶大廈猶如武士般矗立在義全街兩旁。
1992年義全街進行拓寬改造,具有閩南特色的商業樓拔地而起,1997年義全后街北面舊房改造,新建中山花園公寓式商品房10棟330套,建筑面積近4萬平方米。繁榮的商業街與寧靜的居民小區和諧共存,共同譜寫溪亭社區更燦爛的明天。
【物產經濟】社區集體經濟居臨江街道前列。社區管理和服務工廠、企業300家,年創稅600余萬元。建成已十年的機電一條街,云集國內所有名牌產品,誠信為本,童叟無欺,銷售量穩中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