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中元年(847),析連江縣地置羅源場,屬長樂郡。
咸通二年(861),號永貞鎮。
五代后唐長興四年(933),升鎮為縣,屬長樂府。
宋天禧五年(1021),為避皇太子趙禎(即宋仁宗)名諱,永貞縣改稱永昌縣,屬福州府。
北宋乾興元年(1022)改永昌縣為羅源縣,屬福州府。
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九十六:“羅源縣……本唐連江縣地。
大中初,置羅源場于此。
咸通中,又割懷安地益之,置永貞監。
后唐長興四年,王閩升為永貞縣。
宋天禧五年,改永昌縣。
乾興初,又改今名!痹S四年(1081年)由連江縣劃入招賢里。
南宋景炎元年(1276)屬福安府,次年即乾興九年始名羅源縣,沿用至今。
元至元十五年(1278),屬福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屬福州府。
清代隸屬一直不變。
1913年廢府,屬東路道。
1914年屬閩海道。
1927年歸省轄。
1934年屬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區。
1940年由連江縣劃入翼嶼、北山。
1947年直屬福建省。
1949年屬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區。
1950年屬閩侯專區。
1956年3月劃歸福安專區。
1962年5月,劃歸福州市。
1963年8月,復屬閩侯專區。
1970年2月,又歸福安地區。
1971年,福安地區更名寧德地區,仍屬之。
1983年,劃屬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