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鎮位于上杭縣西南部(東經116度26分,北緯24度52分),是閩、粵二省四縣的山區結合部,東靠上杭廬豐,北連武平,南與下都毗鄰;西與廣東梅縣、蕉嶺接壤,是上杭距廣東最近的鄉鎮,它東西寬13公里,南北長24公里,轄區面積150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18萬畝,森林覆蓋率69%,耕地面積1.9萬畝,漁業水面1385萬畝。
全鎮在2002年未有5174戶,18920人,計生率98.9%,人口自然增長率4.92‰,居民以漢族為主,有部分畬族(約5%),流行客家方言,現有20個行政村,151個村民小組。水陸交通方便,村村通公路,汀江河在本鎮東邊由北向南流經6個行政村,杭都公路貫通10個行政村,中廬公路全面開通并已基本鋪設水泥路面,建成棉花灘庫區3個。鎮政府所在地設在饒坊村,海拔210米,距上杭城32公里,距廣東焦嶺48公里,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中都是上杭的""烏克蘭"",素有""魚米之鄉""和""福建拋秧第一鄉""之美譽。是""國家、省、市商品糧生產基地""、""國立農業綜合開發優質稻基地""鎮,2001年,瑞香米業就誕生于此。""瑞香""牌大米飯投放市場后,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和歡迎,產品供銷不應求。
全鎮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投資137萬元的全長8.2公里中廬公路已完成水泥路面鋪設7.5公里。全鎮20個行政村,村道長50.78公里,已完成水泥路面鋪設22.2公里。程控電話、無線尋呼、廣播、有線電視已覆蓋全鎮。
鎮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2002年全鎮財政收入326萬元,人均純收入2664元。鄉鎮企業蓬勃發展,以糧食綜合加工,水力電站建設、膠合板、造紙、機磚生產為主,2002年實現鄉鎮企業總產值4669萬元。
中都是個有深厚文化積淀的故土,悠久自然文化遍及鄉野。有三元嶺、""樂善好施""牌坊、云霄閣、存耕堂、仙姑井、皇慶山、奉憲示禁牌等,民間活動異常活躍,富有地方傳統文化特色的民俗文化隊伍龐大,根植于深厚的民族民間文化土壤,有女子舞獅隊、五枚拳隊、船燈隊、龍燈隊、香燈隊、銅管樂隊等。其中五枚拳隊晉京參加首屆家農運會女子拳表演獲武術比賽金牌,參加多屆福建省家業運會并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