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嵐村是革命老區村。先后被評為第七屆和第九屆市級文明村。
政區建置
●地理位置
位于東經117度18度,北緯27度19度,處邵武西南部,東北與金坑鄉下黃街村連接;東南與槎口村相鄰;西與蓋竹村,余山村接壤;北與江西省黎川縣熊村鎮交界。村部距市區66公里。
●名稱來歷
該村原名朱嵐,意為本村三個大自然村朱洋、下嵐、上嵐總稱,后行政村設下嵐自然村,故取名下嵐村。
●政區沿革
元代屬儒林鄉二十四都。解放后設朱嵐鄉,曾歸肖家坊區管轄。1958年改為朱嵐大隊,并入桂林人民公社。下轄8個自然村:上嵐、下嵐、李家際 、朱洋、劉家、沖元、后山、高莊。1969年改為下嵐大隊。1984年9月改為下嵐村。
●政區劃分
2011年末轄朱洋一、朱洋二、高莊、沖元、劉家、下嵐一、下嵐二、下嵐三、李家際、上嵐一、上嵐二、上嵐三13個小組。
●人口面積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565戶,2278人。另有流動人口52人,總人口中男性1232人,占54.1 %;女性1046人,占45.9%;14歲以下245人,占10.7%;15-64歲1835人,占80.7%;65歲以上198人,占8.6 %。2011年人口出生率12.1 %,死亡率6.3 %,人口自然增長率9.6 %。
轄區總面積38.3平方千米(25530)畝,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9 人。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境內地形以山區為主。地勢略為西北度、東南低,地面高呈一般在海拔456 米,最高點在李家際 ,海拔968米,最低點在高莊,海拔465米。
●水文水系
境內有1條小溪,名為金溪。金溪源于蓋竹村巫山和橫坑村巖前,兩支水源在渠嶺下匯合后流入我村,經上嵐、下嵐、劉家、朱洋、高莊,流向為西南至東北,全長6.2公里,從高莊流出金坑、光澤,并入富屯溪。
●礦藏
境內的探明地下礦藏有:高嶺土礦、稀土礦、大理石、及建筑石材等。
●自然災害
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澇災、雹災、低溫、霜凍、雷擊等。澇災發生率較高,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10年6月20日,全村大部分水壩,橋梁被沖毀,農田、莊稼損失慘重,電力中斷。2008年年初,我村遭遇百年不遇的冰凍災害,全村成林樹木、毛竹大部分被壓斷,電力、電信設備大部分受損,電力中斷半個余月,全村經濟損失逾千萬元。
基礎設施
●交通郵電
通村道路有10個村民小組得到硬化,通村道路硬化率77%。京福高速公路穿村而過。并在朱洋設有互通口,為我村連接各地和村民出行提供了方便。2011年末有郵政投遞點1個,電信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戶234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到41.4%;移動電話用戶436戶,移動電話普及率為100%;寬帶接入用戶65戶。
●廣播電視
2011年成立下嵐村廣播站,現有廣播喇叭1只,共有電視用戶415戶,閉路電視與城區聯網,入戶率為73.4%,目前尚有3個村民小組未與閉路聯網。
●村政建設
結合引導散居在邊遠村落的地民向中心村集聚,已規劃新建下嵐朱洋中心村,為邵武市二十一個中心村之一,朱洋中心村總規劃占地62畝。
2011年末,13個村民小組全部完成自來水建設,自來水入戶率100%,在村部四周和農民房前屋后種植樹木,綠化覆蓋率3.8%,人均綠地4.2平方米。
經濟建設
●農業
耕地面積2500畝,人均1.1畝,全部為水澆地;農業總產值2011年達到246.5萬元,比上年增加8.5 %。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41 萬噸,人均245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煙葉。2011年,煙葉種植面積206畝,產量27.8噸。
畜牧業以豬、禽為主,2011年生豬養殖戶4戶,年出欄生豬316頭;家禽飼養量1516羽。全村畜牧業養殖大戶共2戶,占全村總戶數的0.3%,其中2010年野豬養殖戶1戶,年出欄野豬200多頭。
林地面積2.3萬畝,其中生態林0.84萬畝,毛竹林面積1.02萬畝,森林覆蓋率83%,活立木蓄積量 萬立方米。截至2011年末,累計造林620畝,全村集體林改革全面完成,群眾參與面達100%,人均擁有山林面積5畝。
●工業
境內有竹制碳廠、環保炭廠等2家企業,安排當地剩余勞力約50人,2011年末實現產值118萬元,比上年增長11%
●村財
2011年村財總收入10.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60元。
社會事業
●教育
2011年末,有村小學1所,現有在校學生28人,專任教師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2011年村財投入教育經費0.5萬元。
●衛生
2011年末有村級衛生所1個,固定資產總值5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人。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2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2265人,參保率99.4%。
●文化
2011年末有文化俱樂部1個,建筑面積300平方米;文化中心戶1戶,圖書室1個,藏書500冊。
擁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1933-1935年工農紅軍在我村先后建立劉家蘇維埃東方縣政府,上嵐蘇維埃區政府,上嵐十八兵站等寶貴的革命老區機構,目前,市鄉兩級正在積極爭取和籌集資金準備修繕,作為未來紅色旅游景點和教育基地。
●保障
2011年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1戶,人數58人;農村五保分散供養4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678人,參保率 9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