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鎮歷史悠久。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年)設南安鎮,南唐保大四年(946年)與武平鎮(今中山鎮)合并為武平場。宋淳化五年(994年)武平由場升縣后,縣治從武所(今中山鎮)遷此。紹興初(1131~1137年)筑土城,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改筑磚城。明、清稱在城里,民國稱縣城區、城廂鎮。蘇維埃時期為城廂區。歷為縣治。民國設城關鎮,1958年改衛星公社,1960年更名城關公社,1983年城關公社改制后,成立建制鎮。平川鎮于2019年1月2日撤鎮設街道辦事處,紅東、七坊、興南、城南、西廂5個村民委員會改為社區居民委員會,新設西門、北城兩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地理位置〗平川街道位于武平縣城中南部平川河中游河谷盆地。中心位于東經116°05′48″,北緯25°05′50″。東南與城廂鄉接壤,西與東留鄉毗鄰,北與萬安鄉交界。為縣治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中心。
〖自然環境〗平川河隸屬梅江水系,中山河干流,源于山坑尾、當風嶺,經白蓮塘、魚溪尾、萬安,匯石逕嶺水于螃蟹垅,入田心古山,匯牛軛嶺、云磜水合流至城區化龍溪,南流至-墩,出三江口入中山河。流域面積為194.4平方公里,河道長29.9公里,落差550米。植物種類繁多,國家級保護珍稀植物有:南方紅豆杉(梁野山),水杉,花櫚木、紅豆樹、半楓荷、青鉤栲、臺灣蘇鐵、凹葉厚林。福建省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有:蘇鐵,野葛。
〖人口民族〗平川街道人口大多為漢族,少數民族很少,2020年,行政區域面積3330公頃,常住人口86386人。
〖市政建設及規劃〗平川街道轄河西、河東、東城、南門、西城、北城、西門、七坊、紅東、興南、西廂、城南12個社區。
〖經濟狀況〗2020年,農業總產值完成3.0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完成20.5億元;規模以上飛地工業產值完成2.5億元;資質以上飛地建筑業產值完成9.62億元;限額以上貿易業銷售額營業額完成27.06億元;其他營利-務業企業營業收入5832萬元;財政收入完成2.72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56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837元。
〖文化狀況〗2009年9月成立平川街道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擁有150平方米文化活動中心(圖書閱覽電腦室),內有藏書5000多冊,電腦十幾臺;2011年10月成立梁野藝術團,12個社區居委會均有文化活動中心、圖書室、四點半學校和文藝隊,業余文藝演出人員205人。節假日各社區經常舉行文藝演出活動,自編自導自演歌舞、相聲、小品、三句半、十蕃音樂等節目,為豐富平川街道廣大社區居民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
〖精神文明〗近年來,平川街道在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平安建設、服務城市建設等方面走在全縣前列,先后榮獲“第四屆、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省級文明單位”、“福建省第三次、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先進集體”、“省級安全社區”、“省級生態鎮”、“省級衛生鄉鎮”、“龍巖市2020年度平安和諧鄉鎮(街道)”、兩屆“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集體三等功”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