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福建省 > 莆田市 > 仙游縣 > 大濟鎮 > 坑北村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大濟鎮坑北村概況

[移動版]

坑北村位于大濟鎮北部的北溪東岸。東與蒲峰村接壤,西跟尾坂隔溪相望,北面群山邊綿,與山頂的書峰鄉嶺頭村接界,東南與蒲山村的沁山接壤,西北隔溪與汾陽村相對。境內有三個基點自然村即坑北、奎山和臨仙。全村設21個村民小組。坑北村曾名過坑卜、復興、明星、星旗地名。清代叫坑卜。民國時期叫復興保,屬善化鎮管轄。1949年8月仙游解放后,屬仙游縣第六區(大濟),稱為復興鄉,1956年辦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改名叫明星社,1957年初與尾坂、汾陽三個鄉合大鄉叫尾坂鄉。1958年秋成立大濟人民公社改稱為星旗大隊(星旗營)。1961年把星旗大隊改稱坑北大隊,1984年后,改稱坑北村,屬大濟鎮管轄。坑北村的社會經濟不斷發展。2010年,全村總戶數有1597戶,總人口有6237人,其中男3208人,女3119人。在外工作人員(包括退休)有40人,在校大中專學生有95人,耕地總面積有2518畝,這些耕地自古以來行家種植水稻、甘蔗、菸葉、花生、大豆、大小麥、番薯、黃麻和瓜果等。由于地勢北高南低,南部耕田近溪有溪水灌溉,一年可以種三季,較穩產。北部的耕地幾乎是旱田,不穩產,適宜種植耐旱的農作物,花生、大豆、甘蔗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坑北人民群眾翻身作主,積極響應0和人民政府興修水利號召,連打九場水利翻身戰:1952年在太保宮門彰北溪,攔溪建筑一個水壩,名稱解放壩。1954年坑北(復興)與蒲山村聯合開鑿一條水渠,名稱興山渠。1957年建筑山門坑水庫。1959年建筑雙層水輪泵。1961年在太保宮門前建筑一條過溪水泵(連通吸管,1974年改建過溪水糟)。1962年建筑天井院,馬底垅2個小水庫和一個東嶺官群頭小池塘。1972~1974年連續三年在漢嶺建筑一個能蓄水25萬立方的水庫,名稱坑北水庫。坑北水庫的灌溉渠道與上述的那四個水庫池塘相連接,形成全村水利灌溉網絡,大大改善農田水利灌溉條件,使北部的旱田變成穩產高產水田。隨著水利灌溉條件的改變,農民更加注重精耕細作,實行科學種田,年年取得蔗糧雙豐收。農民還利用水庫、池塘養魚,逐步成為漁米之村。坑北的手工業、工業也相應有很大發展。手工業有焙制龍眼干,加工興化米粉及面線等,3個水臼和一個水磨加工糧食,手工榨蔗制糖。1957年仙游糖廠建成后,全村蔗鋪也廢除了。1958年在奎山建一個利用水力的糧食加工廠,2個燒制磚瓦的瓦窯廠,一個榨油廠。1974年利用坑北水庫灌溉渠,在山門坑建一座水力發電廠,安裝電機二部電機,裝機容量250千瓦。后在雙溪口建一個水力發電廠。這2個發電廠與縣電力公司并網。 1979年,0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極大地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坑北村以發展農業為主,大力發展多種經營,鼓勵村民辦養鴨場、個人承包山地,開山種植果樹、發展蘑菇、巴西菇等食用菌生產,鼓勵剩余勞力外出打工經商,促使坑北村經濟持續發展,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大部分村民擁有洗衣機、彩色電視機,安裝電話,添置新式家具等。20世紀90年代起,村民的住房條件不斷改善,先后舊房改造,新房興建有161座,建房面積達16500平方米,大部分為磚木水泥混凝土結構,講究實用,明亮透風,且配套有廚房和衛生間。同時在舊坑卜街后面再一條長達1500米的長新街,有81幢店房,高三層以上,均為磚木水泥混凝土結構。坑北村的主道公路從這條新街道通過。2002年在這條新街頭建筑一個龜山公園,美化環境。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坑北村民深知“要致富,先開路”的道理。1999年冬始,發動村民集資100多萬元,上級撥款一小部,總長5公里寬4米的10條村道鋪設水泥路。2002年新開一條盤山公路,長5公里寬4米,從奎山舊厝起至坑北村的碧云洞寺止。2003年5月村兩委發動群眾捐資100多萬,國家補助50萬元,鋪設一條寬6米總長5.7公里的從坑北境內的蜚烏橋直至大濟村與仙永的省道相接。還修建往各自然村水泥村道共6500米,總投資100萬元。教育事業也蓬勃發展,坑北村民具有興學重教的風氣,1944年由群眾集資在下條創立一所復興保初級小學(1—4年級),初小畢業生要升高級小學,必須到大濟中心小學就讀,很不方便。1956年秋季坑北初小附設高級班(民辦),至1963年改稱坑北完全小學(1—6年級),校址移遷到龜山。1970年秋,坑北小學附設初中班,以后辦學規模逐年擴大,周圍的蒲山、蒲峰、汾陽、尾坂等村的小學畢業生要坑北小學(附中)讀書,至1985年這所小學附中班級達到25個教學班,學生總數在1300多人(其中小學18班900多人、初中7班400多人),教職工達62人。為了教育兩基達標,1992年秋開始小學與初中分辦,原來的坑北小學附中學校的一切設施無償地贈給新創立的坑北初級中學。之后,由坑北、汾陽、尾坂、蒲山、蒲峰五個村集資,把原來小學的教室、教師宿舍拆掉,重建一座一字形三層18間教室的教學樓,一座曲尺形三層教師宿舍樓,一座廚房膳廳,總建筑面積達4000平方米,坑北小學也由坑北村委和群眾集資,新建一座一字形三層15間教室的教學樓,并把1983年建的一座三層村部辦公樓(40多間)刈歸給坑北小學做教師宿舍、廚房、膳廳。并把1957年建的一座土木結構的(戲院)拆掉給坑北小學做操場。2003年鋪設經小學的操場和校水泥路。1998年又在龜山腳下,用水泥混凝土結構建一座曲尺形三層的坑北幼兒園綜合大樓。同時還在奎山自然村建一座二層4個教室的幼兒園教學樓,作為坑北幼兒園的分園,這樣大大方便群眾子女上學。坑北村的歷史悠久,是宋朝名臣陳次升和明代瓊州知州余立豐的家鄉。余立豐病故時,海瑞親筆撰寫挽聯,此挽聯今由縣博物館保管。坑北有余氏宗祠、張氏宗祠、陳氏宗祠、奎山宮、龍泉宮、下余官、壽山宮、馬峰宮、臨仙宮、奎山三教祠、坑卜三教祠、壽山三教祠、馬峰三教祠、塔峰府、坑北基督教堂、坑卜佛堂、奎山佛堂寺、亞明堂、天明佛堂、天圣寺和碧云洞等。碧云洞建于蜀漢年間,幾經興廢。1992年5月重修。碧云洞是瀏覽勝地,它有八景:一是慈航圣泉、二是鳳冠石觀瀑、三是仙家樂、四是仙媽渠、五是仙螺潭、六是溪橋夕照、七是三閣晨鐘、八是三十六彎0,四季美景如畫,風物壯麗非凡。明代戶部尚書鄭紀游碧云山,吟詩作歌贊美,充分證明了碧云洞早在明代就成為著名的瀏覽勝地。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欧美国产丝袜综合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欧在线高清 | 视频一区手机视频 |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中文网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五月天婷婷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