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陂街道位于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西南部,市區西北部,距區政府1千米。面積52.7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14個行政村。辦事處駐條圍。319國道、龍坎鐵路過境。
-
代碼
350802005:~001華龍廠居委會 ~201西山村 ~202陳陂村 ~203條圍村 ~204排頭村 ~205大洋村 ~206石橋村 ~207小洋村 ~208張白土村 ~209黃竹坑村 ~210赤坑村 ~211崆口村 ~212紫陽村 ~213南石村 ~214園田塘村
-
沿革
明代屬鐵石鄉在坊里,包括今城區西郊的西山、小洋、陳陂和北郊的后北洋、張白土、黃竹坑、赤坑、大隔頭等村落。清代至民國初為西山社、陳陂社和外江山社部分區域。民國18年7月至翌年冬,成立陳陂區蘇維埃政府,轄陳陂、蘇溪(曹蓮鄉)、曹溪(今曹圩、下寮、水塘等地)、月山(今曹溪鄉)鄉蘇維埃政府;成立外江山區蘇維埃政府,轄西洋(今小洋、黃竹坑、張白土等)、謝洋(今龍門鎮)鄉蘇維埃政府;成立西山區蘇維埃政府、轄西山、條圍、大洋等村。民國20年3月至翌年10月,成立西陂區(西山、陳陂二區合并)蘇維埃政府,轄13鄉蘇維埃政府。
民國22年,屬新羅區的外江鄉和西陳區的石墩鄉。次年屬第一區。民國26年3月,設外江、石墩、條陳鄉聯保;民國28年,縮為西陳、石江鄉聯保。民國30年12月為石墩實驗(示范)鄉,轄松墩、排頭、中洋、上洋、石橋、條圍、坪嶺、平陂、落洋、新墩保。民國33年后,為西墩鄉的振新、黃竹坑、中洋、尚洋、石橋、西湖、松墩、平陂、平洋、復興保。
1949年11月,屬西陳區的西山、條圍、大洋、西洋、雙平村。1956年屬附城區,設大湖、西洋、西陂鄉,1957年改設西陂鄉。1958年成立西陂公社。次年并入城關公社,設西陂管理區。1960年1月,并入城郊公社,社址在西山,其黃竹坑生產大隊等并入城關公社。1961年6月,從城郊公社出,恢復西陂公社,轄陳陂、條圍、西山、排頭、大洋、石橋、小洋、赤坑、硿口、南石、圓田塘、張白土、黃竹坑13生產大隊、93生產小隊。1984年7月改設西陂鄉。1987年,面積52.69平方千米,總人口2495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311人,轄14村、115村民小組,鄉政府駐地西山圩,距市區2.5千米。1992年撤鄉改鎮。1997年,面積52.7平方千米,人口2.6萬,轄陳陂、條圍、西山、排頭、石橋、大洋、小洋、張白土、黃竹坑、赤坑、硿口、紫陽、南石、園田塘14個村委會,鎮政府駐西山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