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車村在永福鎮西南邊,與鎮駐地永福圩直距10公里。轄潭頭、村頭、麻只貝、水尾等自然村,村委會設潭頭。總面積36. 46平方公里,民居分布拱橋溪源頭谷地,呈條狀。410戶1913人。漢族。講閩南方言漳平話。村西與龍巖市轄境相鄰。
傳說,唐時村名“弄車”,后貨郎魏氏到此定居更名“郎車”,亦以方言同音寫為“朗車”。之后,以地處長谷彎曲如龍,易為今名。明、清時代及國民初期屬永福里為朗車社朗車鄉。1934年稱龍車保,初隸第二(永福)區龍車聯保、龍車鄉,后并屬永福鎮。建國初屬永福鎮(后為永福區)稱龍車村。土改后屬第三(永福)區為龍車鄉,后并屬福里鎮。1958年公社化稱龍車大隊,屬永福公社。1984年政社分開稱龍車村屬永福鄉。1987年永福撤鄉設鎮,仍屬之。
境內耕地面積2605畝,主種單季水稻,次種地瓜、煙葉。林產資源較豐富,有鐵、鎢礦藏。設小學1所,教學點2個,小水電站1座,醫療室、供銷店各1間。
1929年當地曾建立區、鄉蘇維埃政府、農會、赤衛隊;鄧子恢、魏金水等曾在此領導革命活動。為革命基點村。境內有革命烈士紀念碑、革命紀念館、“龍車-”會議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