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埔村古代名“錦埔”,位于綏安鎮東部,東鄰大埔村,西鄰麥埔村,南與英山村交界,北與萬安農場新建作業區隔溪相望,源自東羅山的東坡古陂溪南流經下梧至本村,與源自巖山的西坡的長腳營溪匯合西流經麥埔,黃倉匯入鹿溪。省道山舊線和縣道迎賓大道,215線至火燒埔往佛潭線,杜潯線經過本村。
全村有耕地面積1324畝,其中水田850畝,農地474畝,有山林地2000畝。有農戶426戶,人口1772人,其中60歲以上234人,90歲以上占2人。
【政區沿革】
草埔,民國時期屬浯江鄉的草埔保。新中國初期屬浯江區古錦鄉所轄。1956年10月撤浯江區,改屬舊鎮區大埔鄉所轄。1958年9月改屬城關公社草埔大隊,1984年9月撤公社建鄉,改屬城關鄉草埔村,1988年5月城關鄉與綏安鎮合并,屬綏安鎮草埔村,草埔村轄草埔、埔仔、長腳營、大林、埔頂張5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
【姓氏源流】
草埔村草埔社為陳姓聚居地,176戶、728人;祖源來自佛潭鎮大坑太傅派。
長腳營社:陳姓63戶、262人,祖源來自舊鎮石柄圣王派。
林姓12戶、61人,祖源來自舊鎮烏石;
曾姓7戶、31人,源來自縣城北街曾厝巷;
黃姓3戶、14人,源來自舊鎮西頭村;
魏姓1戶、4人,源來自深土鎮打鐵港;
李姓5戶、20人,源來自縣城北街;
鄭姓12戶、40人,源來自舊鎮城內村;
蔡姓1戶、4人,源來自廣東潮州。
埔仔社:趙姓2戶、8人,源來自舊鎮甘林村;
李姓2戶、7人,源1戶來自鐵爐,另一戶來自黃倉村;
郭姓1戶、4人,源來自霞美劉坂村;
陳姓68戶、273人,祖源來自草埔同祖佛潭大坑。
埔頂張:李姓8戶、27人,祖源永定;
張姓2戶、7人,祖源來自廣東大埔;
謝姓1戶、4人,祖源來自廣東大埔;
大林社:劉姓4戶、18人,祖源來自蝦美鎮劉坂村;
葉姓5戶、22人,祖源2戶來自佛曇白石,另3戶來自舊鎮巖埭;
陳姓7戶、31人,祖源來自舊鎮石柄村;
黃姓43戶、170人,祖源來自舊鎮獅頭村。
【經濟狀況】
改革開放以來,調整了農業產業結構,農、工、商等各行各業迅速發展,致力發展多種經營。
村民的主要農產品有稻谷、蕃薯、花生、黃豆、蔬菜等和龍眼、荔枝、枇杷、桃、李、蜜柚、柑桔、香蕉等水果。
有牧牛戶11戶,養豬戶37戶,養雞鴨戶24戶,淡水養殖戶21戶,水上面積達300多畝,養牛蛙1戶。
有針織加工廠1家。加油站1家,修配店6家,飲食業3家,碾米廠1家。
有建筑隊20組300人;拆遷組1組6人;裝簧4人,釘模板40人,捆鋼筋6組30人。
有營運貨車13部,農用車15部,手扶拖拉機4部,挖掘機8部,鏟車2部,小轎車53輛。
村民開通程控電話、手機、及電視數字普及率95%。
有出外縣務工者30人,經商開店32人,富余勞力外出務工160人。
2012年糧食產量835噸,蔬菜產量160噸,水果產量1632噸,水產品產量180噸,生豬出欄1470頭,雞鴨出欄14000只,肉牛出欄50頭,全村人均純收入8550元。
有民營企業家:
漳浦縣維藝廣告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子如
漳浦縣恒盛建筑有限公司經理兼董事長陳子文
【基礎設施】
村委會:草埔村委會辦公樓建于2005年,位于本境內省道山舊線路旁,占地面積930平方米,建筑面積330平方米。
學校:草埔小學,建于2005年位于草埔社,校園面積2110平方米,建筑面積1315平方米,6班,學生237人,教師12人。
老人活動場所:村老人協會成立于2004年,址設在草埔祠堂,入會人數234人。
衛生醫療:經縣衛生主管部門批準,于1986年設立村衛生室一所,醫務人員2人。村民從2006年參加“新農合”,現參合率已達100%。
電力設備:1973年開通供電網,村民用電率已達100%。村民擁有電冰箱476臺,洗衣機400件,空調器240件,其余電風扇、電飯鍋、電熱器、電磁爐,等家用電器基本普及。廚房燃料、液汽以電為主,用柴禾作燃料的村民只占少數。漳浦縣電力總樞紐,長腳營11萬千伏和3.5萬千伏安變壓站均座落在本村境內。
飲用水:草埔村的大林、草埔、埔頂張3村已開通縣自來水公司供水,還有埔仔、長腳營2村正在安裝配套供水設備。
橋梁建筑:于2011年村在草埔通至長腳營的一座橋梁,長19.80米,投入資金64萬元,鋪設成水泥橋。
文體項目建設:于2010年,在草埔村部中心建一塊體籃球場,面積640平方。
鄉村道路建設:村境內主干路2公里,草埔至長腳營1.2公里,共長3公里多,村道寬敞,投入資金200多萬元。
縣級“三資企業”盈豐集團,在本村境內,為村民就業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條件。
家園環境:村民致力發展經濟,家家戶戶已有一座嶄新建樓房,村民安居樂業,村容村貌整治有序,面貌煥然一新,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奔向小康水平目標已不遠,向城市化生活水平已邁出一大步。
【祠堂】
草埔陳氏學裕堂:位于草埔村草埔社,坐北朝南,始建于清代。寬31.5米,深14.5米,面積456平方米,土木結構,屋面做懸山頂,燕尾脊,沿中軸線依次由門樓、天井、正堂和左右廂房組成。正堂面闊三間,架九檁加前廊,廊柱為圓石柱上承木柱。前廊透雕通隨,雕刻精致,正堂墻上對聯“光迪于前念0沐雨櫛風始成燕翼,裕垂厥后孫文經武緯更揚鴻圖”,正堂明間內設祖公龕。門樓進深一柱,為圓石柱上承木柱。左右廂房各設有一組精致的木雕門,過水廊內四樓卷棚式。
長腳營祠堂:位于長腳營自然村,始建于清代。祠堂坐北朝南方向,建筑面積150平方米,懸山頂,土木結構,由門亭、天井、主堂組成,天井條石鋪就,主堂面闊三間,其中明間、次間作砌墻,方形斗拱方形石柱。十一檁前后雙步廊式。據說祠堂為本社里九個姓氏合用祠堂,平時無人管理,保存較差。
【古跡】
草埔石刻碑坊“圣旨牌”:草埔石刻碑坊位于草埔村村北的坑內水庫旁,石刻位于一花崗巖石上,巖石一邊浸入水庫中,刻面南向,石刻為一浮雕牌坊,牌坊為烏頭門式,二柱,單門,上部中刻“圣旨牌”形,圣旨牌及坊上橫匾均無文字,牌坊通寬3.5米,高約3.5米,浮雕高度0.05米,為清初墓道石坊刻石。
【廟宇寺觀】
草埔塘營宮:位于草埔村長腳營自然村,元代建筑,2000年重修,廟供奉佛祖,配有大帝、二帝、三帝、太保公、土地公等。廟坐北朝南,建筑面積256平方米,以前殿、天井、后殿、抬梁木式架結構,元代柱礎,前殿懸山頂,后殿作歇山頂為結構。前殿面闊三間,進深二柱,抬梁式七檁五柱減中柱,帶一字前廊,木架結構,瓜梭形坐斗,方形斗拱,中間設天井,左右兩側廡廊式。后殿面闊五間,進深四柱,十一檁,木架五柱減中柱,帶前后廊,左右開邊門,后殿二邊圓形石柱,中間四方形石柱。石柱上刻有“堂鴻江處士葉”敬謝,“前仁靈寺院比丘”、“溪東屯戶丘君用“敬謝”,“溪東屯百戶陳汝太“敬謝”,分辨司吏姚曾叔敬 等。廟前有二棵大榕樹已有二百年歷史,塘營宮系閩南地區元代建筑較典型的廟宇之一。
2011年3月24日(浦政綜[2011]38號)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公布為第十批縣保文物。保護范圍:整座建筑外,東邊50米,西、南、北各30米內。
草埔龍船寨:位于草埔村西北側1000米的小山上,小山兀起于地面,幾乎僅為一塊巨石,稱寨仔頂,山頂上建有小寨,以亂石和三合土夯筑而成,繞山頭一周,平面大致呈橢圓形,因狀如龍船,故又稱龍船寨。墻厚1.2米,周長約200米,多半已經坍塌,為清代村民建造,作為臨時逃避兵匪的棲身之處。寨子下有水水池,現改為坑內水庫。
草埔錦埔廟:位于草埔社,始建于清代,2008年重建。廟坐北朝南,單進單開間,廟由進廳門、正堂、圍墻組成,廟脊帶雙頭由雕瓷獅頭相對,中間脊雙龍戲珠,廟內墻彩畫人物圖像,占地面積210平方米,建筑面積65平方米。廟主祀開漳圣王、玄天上帝,配祀趙元帥、康元帥、及大圣王公、太極王公等。
草埔帝爺廟:位于埔仔社,始建于清代,2012年重建,廟坐西向東,單進單開間,廟由廳門、正堂、圍墻組成,懸山頂,屋脊帶瓷雕雙獅頭相對,脊中雙龍戲珠,廟中墻壁盡畫古代人物,廟占地面積2020平方米,建筑面積85平方米,廟主祀玄天上帝、開漳圣王
【百年大樹】
大古榕樹二棵,位于長腳營社
大古榕樹一棵,位于埔頂張社
大古榕樹一棵,位于大林社
【民國時期人物】
陳龍壽:1948年為漳浦縣參議員,縣財糧科長
【革命烈士】
陳朝其:1927年6月生,1948年11月入伍,朝鮮志愿軍69師205團戰士,1953年犧牲
【新中國人物】
陳振輝:舊鎮鎮公社黨委監委
陳飛彪:0漳浦縣委老干局副局長
陳飛鴻:佛曇工商所長
【榮譽】
2005年:草埔村被漳浦縣政府授予“文明村”,村容整治示范村
2010年:草埔村被漳州市評為村級村容整治示范村
草埔
中學高級教師:
中學一級教師:
林瑞新
小學高級教師:
陳鎮明、陳素美、陳灶旺、林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