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行政村,村委會駐西山自然村,為革命老區行政建制村。解放初期屬于江源鄉,1953年屬底源鄉。1962年設大隊委員會。1984年改設村委員會。現轄西山、下西山2個自然村,3個村民小組, 141戶,580人,其中常住28人,大學文化12人。通用閩東方言福安話。耕地993畝,林地6000多畝(其中林木1008畝,毛竹223畝)。農產主要以水稻、甘薯、馬鈴薯、黃豆、茶葉等為主。各種經濟作物年產值約5萬元。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84多萬元。在外經商務工300人,創辦企業10多家,年產值4000萬。有村委樓1幢,閑置小學教學樓1幢。新中國成立前犧牲的革命烈士有呂立號1人。
西山頭村 西山因村莊座東朝西,日出東方落于西,故取名“西山頭”,又名西山、上西山。呂氏先祖于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由政和深窟遷此建村。位于鎮區東南方向25公里處。海拔800米。全村78戶,310人,其中常住26人。大學文化11人。居民以呂姓為主。房屋23幢。耕地500畝,林地3500畝。西山頭村歷史悠久,村中保留有完整的明清時代建筑多座。電力、道路、電視、自來水等公共設施完善。
下西山村 曾名西山,因宏貴遷居得名。位于西山村西方1公里。全村59戶,248人,現常住人口2人。居民以呂姓為主。房屋21幢。耕地453畝,林地2430畝。道路、水利、電力等公共設施較為完善。
后洋村 因村落莊座落于后洋田地,故名。位于主村3.5公里處。全村4戶,22人。居民以呂姓為主。房屋5幢。耕地40畝,林地70畝。因為交通不便和電力等基礎設施不完善,村民陸續搬遷至西山主村。村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