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洋村系寧德市周寧縣瑪坑鄉第四大行政村。距鄉所在地18公里,位于周寧縣瑪坑鄉的東北部。鄉道瑪沈線繞村至溪邊村,距縣城38公里,北與福安市康厝鄉接壤,西臨秀麗的雞冠山,東本鄉接溪邊村,南靠本鄉靈鳳山村,交通便利。
村落地域面積5.52平方公里,現全村人口948人,224戶,轄際溪一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
沈洋村屬省定老區村,至今保持著優良的革命傳統。村民勤勞樸素,能吃苦耐勞、文明禮貌。該村風景秀麗,三面環山,整個村成“人”字形,村中舊屋新房交叉錯落。村道似玉帶環繞村莊,竹林、田野、茶園構成一幅和諧的村居圖。
沈洋村早在明末清初由李墩等遷入,建村已有400多年斬歷史,該村多以李、魏兩姓為主。歷史上由于受地理位置的影響,村民男耕女織,過著“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但也出過不少的文人才子。解放前,該村村民積極參加革命,出現了一批像陳紹捧、李宏旭、羅富弟、李升祿等為革命事業,不畏犧牲自己生命的烈士。0時期,該村人氏陳輝榮曾任福建省民政廳廳長。改革開放以來,沈洋村人民敢闖,敢干,勇于探索創新。出現了李大成、李大斌等一批在滬企業家。他們創造的財富,熱心地回報家鄉。
沈洋村歷史源遠流長,留下了許多已上百年的古代木制房屋、匾額,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村落中李氏祠堂、古井、老巷與民間傳統的迎神祭祖、廟會等古老的民間風俗同新時代的春風互相交融,書寫著新的歷史篇章。解放前,該村群眾積極參加紅軍鬧革命,在際溪頭等地留下了紅軍洞、石屋等遺跡,在長頭山還留下當年紅軍制造炮彈的簡易兵工廠。
沈洋村擁有豐富的物產資源。林地面積1300畝,毛竹面積550畝,具備建立竹木加工廠的優勢;輝綠巖、花崗巖儲量大、質量好,有利于大面積開采,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充分調動沈洋村群眾的積極性,靠著勤勞的雙手開辟了面積450畝的優質茶園,并且大膽發展種植業,許多村民種起了水蜜桃等經濟作物,產品質量佳,收入可觀。村民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改善。隨著黨在農村各項富民政策的落實,許多村民多向發展,開始走養雞、養兔等種養并舉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