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鎮地處徽縣南部,距縣城23公里,因發源于西秦嶺長江最大支流的嘉陵江而得名。其西北、西南與水陽、永寧、虞關接壤,北連兩當,東南與陜西略陽毗鄰,鎮域面積249平方公里,總人口1.2萬人,耕地總面積2.8萬畝,全鎮有16個行政村,80個合作社。徽白公路橫貫全境通陜入川,寶成鐵路依江穿行20余公里。境內山高林茂,氣候四季分明,金、銀、銅、鐵、石灰石和西瓜、銀杏、中藥材等物產資源豐富。
自古就有“秦隴咽喉,巴蜀門戶”之稱的嘉陵鎮,境內山清水秀,旅游資源極為豐富,有“動植物王國”之稱的“三灘”自然風景區,占據全鎮約三分之一的總面積;素有“銀杏之鄉”美稱的田河村,連片生長著千年古銀杏樹153 棵,其規模全國罕見,實為一大奇觀;清澈碧綠的嘉陵江九曲十八灣,兩岸峭壁對峙,泉鳴瀑飛,沿嘉陵江40多平方公里江峽區域,遍布著從秦漢到民國時期的眾多人文古跡。嘉陵獨有的自然人文旅游資源,優越的地域特征和區位優勢成為嘉陵鎮在新形式下改變傳統經濟模式,實現經濟結構戰略性性調整,開發旅游,大辦產業,富民活鎮的前提條件和必然選擇。
一、依托資源,獨辟蹊徑,巧做旅游活鎮大文章
鎮黨委、政府搶抓西部大開發歷史機遇,執照市委、市政府關于“積極發展旅游業,爭取把隴南建成功能齊全,生態環境優良的旅游大市”的精神,確立了“農業富鎮,工業強鎮,旅游活鎮”的經濟發展新思路,把旅游產業開發作為富民活鎮的重中之重,超前規劃,全面實施,重點啟動,成立了由鎮黨委書記任組長的旅游產業開發領導小組,討論制定全鎮旅游開發的對策和措施,利用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有力營造全民參與的發展氛圍,采取政府融資和民間投資相結合的辦法,先后籌集資金8萬元,鎮上對開辦“銀杏人家”的農戶用以獎代補的辦法給每戶補助1500元,現已發展高標準“銀杏人家”旅游接待戶24戶;鎮上在多方論證,實地考察的基礎上投資3.5萬元,開辟了嘉陵江漂流旅游探險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