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鄉位于涼州區東端,三面為騰格里沙漠環繞,是沙海中的一片綠洲。鄉域面積9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4623畝。轄紅水、西湖、前營、大灣、岸門、新莊、上營、高溝、十二墩、長城、五墩11個村,10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人。因明長從鄉內穿境而過而得名,鄉政府駐大灣村。2001年,完成農業總產值4189萬元,財政收入77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16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10元。1996年,率先成為全區左小康的四個鄉鎮之一。有中小學14所,在校學生3307人;有衛生院1處。境內明長城遺址和高溝堡遺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長城鄉利和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毗鄰的八十里沙漠,沙米、沙蔥、沙蓋、黃毛菜籽、鎖陽等天然綠色食品蘊藏豐富,廣大群眾利用 農閑時節,進沙漠、打沙米、拾沙蔥,挖鎖陽、收黃毛菜籽、燒蓬灰,每年沙產業經濟收入近百萬元。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利于融離是長城鄉發展制種業得天獨厚的條件,制種業發展突發猛進,并已形成產業優勢。上前制種面積達9500畝。主要有小麥、玉米、果蔬三大系列,制種業年總收入達1200萬元。依托沙漠邊緣牧草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養殖業,建成了岸門村規模養牛示范點,年出欄牛300多頭。全鄉有規模養殖村5個,規模養殖組17個,規模養殖戶830戶,所產羊肉因質質鮮嫩,無膻味而名揚涼州。
面對西部大開發的機遇和挑戰,長城鄉提出:以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為重點,以農民增收、財政增稅為目標,在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結構調整、小城鎮建設和科技興鄉四個方面求突破,大力發展以制種為主的糧食生產、以規模養殖為主的畜牧業和正在開發的沙產業,推動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