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堡鎮位于秦安縣中部,距縣城北10公里處。地形東西狹長,西部是河谷盆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水源充沛;東部是高山梁峁區,梁頂寬平,黃土深厚,溝壑縱橫。全鎮海拔在1200m至1800m之間,平均氣溫11.8℃,年降水量551.2mm,無霜期215天左右。葫蘆河在西部由北向南縱貫川區6公里,顯親河由西向東入境內5.5公里,在牌樓村東交匯,形成三級階地的葉堡盆地,水資源豐富,是秦安縣城的供水源地。鎮政府駐地葉堡村,距縣城10公里。葉堡鎮轄22個行政村87個自然村,103個村民小組,其中農業人口8931戶36808人,常住人口24709人。全鎮總面積85.10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49833.9畝,果園面積3.16萬畝,2021年全鎮人均純收入9630元。
歷史悠久,文化深厚。葉堡鎮境內的陽兀川(歷史時期稱顯親川或敬親川),漢代時期至唐朝,曾是幾個朝代的州、縣治地。東漢建武中元元年(56),建有顯親侯國(亦稱竇友侯國)。三國時期,魏文帝黃初二年(221),顯親侯國更名為顯親縣。西晉時期,晉武帝泰始五年(269),顯親縣更名顯新縣。東晉十六國時期,前趙為顯親縣,后趙、前涼、前秦、西秦、后秦均為顯新縣;南北朝時期,太平真君八年(447),又恢復顯親縣。北周在此新建成紀縣,稱之為“顯親成紀”。隋朝開皇六年(586),又更名為顯新縣。唐朝,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因地震秦州移治于成紀縣的敬親川(陽兀川),同時,成紀縣也移治敬親川,稱之為“秦州成紀”或“唐成紀”;唐宣宗大中三年(849),淪陷地收歸唐朝,秦州又移治陽兀川。葉堡陽兀川歷史時期不僅是顯親縣、顯新縣、顯親成紀和秦州成紀縣800多年的縣治地,又曾有8年時間為秦州官署。寶應元年后,陽兀川遂結束了作州、縣治的歷史。轄區新陽村的楊家溝,一九六五年發掘唐墓五處,出土的三彩俑、馬、牛等180余件均為國家珍貴文物。境內鎖子峽“鎖峽秋光”和玉鐘峽“玉鐘石蘊”分別為秦安縣八景之一。鎖子峽唐帽山、黑龍屲二山相接,神仙塔鎖陽奇觀相峙而立,氣勢雄偉、鐘靈毓秀。玉鐘峽鐘靈毓秀,古人對其情有獨鐘,清乾隆時,秦安知縣牛運震贊曰:“玉蘊鐘,山輝而夜燭常明;云鎖印臺,川媚而晴獨秀。”
交通便利,產業興旺。310國道、省道靖天公路、葉蓮公路、秦靜公路、葉好公路等國家和省、縣、鄉四級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寶蘭客專、天平高速貫穿全境,形成了以葉堡為中心的交通樞紐。農業產業結構初具規模,在川道區形成了以發展優質果園和大棚蔬菜和為主的框架模式;在淺山區形成了以發展優質蘋果和花椒為主的模式;在高山區形成了以發展優質糧食和油料作物為主的模式。全鎮已初步形成了以果蔬、養殖、商貿、勞務和私營企業為主的支柱產業,全鎮農村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農民收入穩步增長,農業產值持續提升,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在川道區葉堡、侯灘等村推行“四位一體農業”模式,新建塑料大棚200座,日光溫室100座,在蔬菜供應、產品包裝、貯運銷售、品牌推廣方面探索新路子。在半山區建成優質果椒生產基地,積極推廣新品種、新技術,不斷壯大和提高蜜桃、蘋果、花椒等優勢產業的規模和效益。在川道區已建成一批集果袋加工、果品貯藏銷售、冷鏈物流、果品深加工為一體的龍頭企業。重點扶持李坪村養牛、程崖村養羊、三棵樹村養豬、程溝村養雞專業大戶,實行小區化養殖,以提高養殖的規模效益。
生態宜居,經濟繁榮。葉堡鎮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創造條件,積極實施“123”生態惠民工程(建好一個點、鞏固兩個面、提升三條線),在馬廟、吳溝流域生態造林2000余畝,在東山流域造林1000余畝;在葉蓮路、靖天路、葉好路三條主干道上,采取補植補造、樹盤整修、刷白澆水等措施,進行精細化管理,三條線的生態建設品質不斷提升。大力推進侯灘石窯-新聯石節子“鎖峽秋光”田園綜合體建設,建成何坪村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設施農業示范基地,按照“以鎮帶村、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的原則,硬化村組巷道,實施通暢工程,行政村硬化路實現了全覆蓋。葉堡新陽至魏店伏峽Y418線如期開工建設,通暢便捷的農村路網基本形成。小城鎮改造提升,路燈安裝完成,生態智慧停車場建成運行。新修改造22村黨群服務中心,村級陣地建設全面加強。全面推進水電路“三通”,建成葉堡北渠田間配套工程,同步實施農網提升改造。完成寶蘭客專、天平高速、引洮二期工程征地任務,保障了寶蘭客專、天平高速順利建成通車,引洮二期何坪水庫即將建成供水;菁7村居民18公里的污水管網正在加快推進,葉堡水源地-取得階段性成效。金城垃圾壓縮站、污水收集處理池等項目建設補齊了環保基礎設施短板。截止2021年底農民人均純收入達9630元;全鎮蔬菜面積達9364畝,年產量2800噸,年產值達1854萬元;全鎮31600畝果園年產果品43850噸,產值達26300萬元;花椒種植8150畝,產干椒680噸,產值6800萬元;建成果品專業合作社35家,從事商業、餐飲業、服務業和勞務輸出人數占全鎮總人口的31%,每年實現勞務輸轉7196人,有組織輸出2680人,實現勞務收入17334萬元;發展私營、個體企業280家,從業人員1950人,總產值達到21940萬元,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產值占全鎮國民生產總值的42%。
發展永無止境,奮斗未有窮期!笆奈濉卑l展藍圖已經繪就,新階段賦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喚新作為。葉堡鎮將在縣委、縣政府和鎮黨委的領導下,用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堅定信心,鉚足干勁,奮勇前行,到2025年建成集產業、商貿、物流為一體,全方位發展、多功能定位,向南與縣城融為一體的城北第一鎮,全鎮一、二、三產全面快速發展,奮力譜寫城北第一鎮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全面實現經濟繁榮、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美好富裕幸福新葉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