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家嶺鎮位于通渭縣西北部,西鄰安定區,北靠會寧縣,南接馬營鎮,東接北城鄉、義崗鎮。境內梁嶺交錯,地勢相對平坦,平均海拔在2200米以上,年平均氣溫3.4℃,無霜期125天,平均年降雨量500mm,屬二陰溫涼山區。全鄉現轄18個行政村11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8254人,總土地面積157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93602畝,其中林草地面積48861畝。
華家嶺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同時也是西蘭、華雙兩條公路的交匯點,歷史上以高寒、干旱、坡陡彎急而被旅人視為畏途。近些年,隨著當地生態建設和能源建設的推進,沉寂了多年的華家嶺靠著不斷續寫新篇正逐漸回歸到人們的視野中。1998年退耕還林還草戰略大力推廣以來,華家嶺利用自然條件,發展起以培育云杉、落葉松、油松等含蓄水源阻擋風沙樹種為主的高山育苗基地,如今已成為內蒙古、青海、寧夏、陜西等省區的重要樹苗供應基地,當地人高興地稱樹苗是“遍地的綠色銀行”。 昔日令人頭疼、惹人討厭的漫天狂風,如今在風能資源開發中也被有效利用, 2012年5月,投資42億元的華能華家嶺風電工程正式上馬,項目分四期進行,規劃總裝機500MW,覆蓋范圍420平方公里,項目建成后年發電量可達10億千瓦時,年發電收入達6億元,年可實現利稅收入7500萬元,目前一、二期工程已建成并網。在特色產業發展上,鄉上把馬鈴薯產業作為全鄉主導產業來培育,按照“擴大規模、壯大基地、做大產業”的總體要求,大力調整結構,發展優勢產業,推進產業化經營,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力爭在全面實現全鄉馬鈴薯品種優質化的基礎上,將華家嶺鄉建成全縣乃至全市最大的良種繁育基地,構筑通渭馬鈴薯產業大發展的新格局。
華家嶺鄉現有各級各類學校18所,其中獨立初中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鄉中心小學1所,村級小學11所,教學點4所,在校學生1267人,入學率為100%。今年全鄉已建成4000畝馬鈴薯機播示范基地1個,500畝黑膜馬鈴薯示范點1個;云杉育苗協會1個,云杉育苗專業合作社2個,目前全鄉育苗面積已有6000多畝;依托合作社通過企業訂單已種植黑燕麥飼草6000畝;全鄉牛羊規模養殖戶285戶,養殖(場)專業合作社8個。
1949年設華嶺鄉,1958年改為公社,1981年更名為華家嶺公社,1983年改置鄉。位于縣境西部偏北,距縣城29公里。面積157平方公里,人口1.8萬。312國道(舊線)、華(家嶺)通(渭)公路縱橫貫境。轄新站、小牛溝、大牛溝、朱家堡、梁家罕 、石卜溝、高堯、騸馬溝、黃鶴灘、牛家山、世歌堯、活馬灘、后灣、席家罕 、老站、石窩、李家岔、班家岔17個村委會。屬高寒山區,華家嶺海拔2457米,為四水分流地區。鄉鎮企業有地毯、農機具、糧油加工等廠。農業主產小麥、莜麥、馬鈴薯,盛產胡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