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文村
斗文村,俗稱斗門,由斗文、鳳隴、膠柏、黃傘、仙家、新盧六自然村組成,屬潮州市浮洋鎮。位于南溪側,東鄰東隴,南界花宮、井里,北與仙庭接壤,東北與徐隴相望,距鎮政府偏西2公里。主村于南末紹興年間(1131~1162),先民由福建蔭田縣刺桐巷遷此創鄉。為紀念始祖許辛才高八斗,教太子而命名。現居許、吳、林、李、呂、謝等姓,許為主姓。
斗文是全鎮第二大村,耕地2620畝,屬輕粘壤土。主種水稻、黃麻、甘茨、花生。歷史多旱澇災害。建國后經興修安揭引韓水札開鑿排澇南溪,并經三年奮斗,搬埔6個,填池20多個,排灌方便,作物旱澇保收。
村辦企業有糧食加工廠、熱麻加工場、抽紗場、貝灰廠。名產紙牌,為中下村傳統手工藝,土地改革后因政府禁產停業。
1926年,中國0曾派人在該鄉組織農會(稱赤派)設會址于呂厝祠。1927年春,農會在呂厝祠前建立農貿市場,成為樂橋、井里、桃李隴、大亭等參加農會鄉村的集市之地。1941年日寇進駐膠柏村及斗文下村,于下村西建炮樓,劃防線0,仙家,黃傘,新盧三村房屋多披拆毀建筑炮樓,民多逃往異鄉。1945年日寇投降后,村民始回鄉重建家團。
斗文清代有4個書齋,辦5所私塾學堂,建國前并為私立斗文小學,學生百余人。建國后改為斗文中心小學。華僑700多人,多居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香港,澳門等地。近年來先后捐資3.6萬元,為家鄉修建學校、道路、祠堂等。本村清代乾隆年間建的雨仙爺廟聞名遠近。
鳳隴村,俗稱田下村。位于斗文北0.6公里處,距鎮政府西2公里。
膠柏襯,俗稱膠柏盧。位于斗文村北0.7公里處,距鎮政府西1.5公里。膠柏為傳統手工藝,有二百多年的生產歷史,故以此名村。先民于南宋嘉定三年由福建九龍江遷此。
黃傘村,舊稱曲尺池,新溪仔,位斗文西南一公里處,距鎮政府西南2.5公里。土改時劃屬井里鄉,1953年夏劃為斗文轄村。
仙家村,俗稱山家盧,南末嘉定三年創村。位斗文西南一公里處,距鎮政府3公里。建國初屬井里鄉,1953年后劃屬斗文。編草鞋為傳統手工副業,有200多年歷史,由于現代工業發達而停產。
新盧村,位斗文西1公里處,距鎮政府2.5公里。因姓盧,從仙家村遷創至此,故稱新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