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西社村 | 隸屬:溪南鎮 |
區劃代碼:440515104219 | 代碼前6位:440515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粵D |
長途區號:0754 | 郵政編碼:5150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西社村”原為南砂鄉一部分,1961年南砂拆分為東、西、南、北社,因地處鄉西部。
榮譽排行:
2012年10月,司法部、民政部確定西社村為第五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
2011年12月,西社村上榜第三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基本介紹:
西社村簡介
我村人囗3450人,耕地面積2100畝, 2009年工農業總產值1.69億元。人均實際收入超過650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81萬元。2005年、2007年被評為全國“計劃生育協會先進單位”,2005年被評為廣東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生態示范村”、“衛生村”、2006、2009年被廣東省委分別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和“文明村”。
我村向來對村務公開工作十分重視,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村選舉成立了村務公開監督和民主理財小組,負責村務公開工作。二是建立完善村務公開管理制度。為了更好做好村務公開工作,村特制訂了《西社村議事決策和公開監督制度》等16項規章制度,同時把應公開的有關事
歷史沿革:
據清嘉慶《林氏族譜》所記,南砂鄉創自宋元符年間。
前屬海陽縣蘇灣都。
明成化十三年(1477)屬饒平縣。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屬澄海縣蘇灣都。
1921年廢都設區,設南砂鄉,屬東隴區。
1946年南砂、南畔洲、明德里、仙市合稱為南砂鄉。
1949年屬蘇北區。
1950年6月南砂、明德、南畔洲、大圍、石丁合稱新聯鄉,屬蘇北區。
1951年11月撤新聯鄉,恢復南砂鄉,屬溪南區。
1953年屬三區。
1957年屬溪南
周邊相關:
西社村附近有前美古村、陳慈黌故居、名賢余氏家廟、德華民俗文化公園、樟林天后圣母廟、樟林古港等旅游景點,有橄欖菜、酸咸菜、東里豬腳飯、鹵鵝、豬頭粽、樟林鼠曲粿等特產,有澄海蜈蚣舞、澄海燈謎、潮陽英歌、潮陽剪紙、南澳漁民舞草龍習俗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