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廣東省 > 東莞市 > 清溪鎮 > 荔橫村

廣東省東莞市清溪鎮荔橫村概況

[移動版]

一變:農村變城市

解放前,荔橫村是一個以傳統農業為主的偏僻山鄉,水田面積約1890畝,旱地面積約350畝。改革開放前農民參加生產隊的集體生產勞動實行記工分制,每個勞動日值只有幾角錢,集體積累薄弱,農民生活較為困難。

改革開放后的上世紀80年代后期,全村引進了3家小型的外商企業,集體經濟有了初步轉變,但是,村組兩級經濟收入也只有40多萬元。1992年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和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的逐步完善,荔橫村抓住機遇,多渠道地發展外向型經濟,集體經濟收入和實力不斷發展壯大,到2004年,全村共引進外資企業近60家,村組兩級總收入達3509萬元,在村組可支配財政收入總額超3000萬元獎全市排名中名列第57名,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2008年,村組兩級總收入達4700萬元。

談起荔橫村的變化,荔橫村現在的“當家人”、村黨總支部書記王富良感慨不已:記得小時候還在田里栽禾割稻,轉眼間荔橫就像一個小城市了。荔橫不但城市面貌發生了變化,更重要的是人的素質有了極大的提高,整個荔橫洋溢著和諧奮進之風。

談及今后的發展,王富良說,在現在金融危機的情況下,我們主要做的是服務好企業,幫助企業穩定生產經營,不斷改善投資環境。其次是繼續推動舊村改造,要讓所有的村民都住上農民公寓。

二變:村民變市民

解放后,特別是改革開放后,村民的生活是越來越紅火——每年“坐收”好收成!拿著土地、房產、紅利等的實惠,農民的腰包鼓起來了,但“三低”(學歷低、知識層次低、文化素質低)卻是個讓人頭疼的“痼疾”,從恢復高考那年到2002年為止,1500多人的村子,大專以上學歷的只有50人,近60%的勞動力初中沒畢業就輟學了。有的村民漸漸失去了當初吃苦耐勞、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勁頭,整日游手好閑,成了有勞動能力卻不務農、不讀書、不經商、不做工的“四不農民”。

荔橫村干部告訴記者,為改變村民的舊習慣,村里實施“洗腦工程”,促進思想觀念轉變。每年組織村民到上海、大連等現代化城市參觀學習,讓農民親身體驗和感受現代城市生活、現代文明。不少老村民參觀后都說:“我們也要過這樣的城市生活。”現在,村民的城市文明規則意識、交通意識、環境衛生意識、城市生態意識、城市人際關系意識、城市公共生活意識等有了明顯提高。

“充電富腦,花多少錢都干”,荔橫村的干部們橫下一條心:村里出錢,村民出腦。村里邀請科榮管理有限公司的專家給村民上生產管理課,要求村民學習掌握現代科技管理知識;動員組織村民上夜校、參加電腦培訓;針對村第三產業較為發達,個體工商戶多的實際,村還舉辦了工商管理培訓班,推動村民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為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提高村民素質,村制定了村民讀大學獎勵及補助辦法,鼓勵村民特別是年輕人接受高等教育。

三變:村民變股東

百家村,隸屬荔橫村的一個小村子,初立村時才八戶人家,故名八家村,解放后人口和戶數增多,因諧音和風雅之意,遂改名為百家村。

采訪百家村,是想了解農村股份合作制運行情況。

王富良告訴記者,百家村的農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時間還得追溯到2003年,為了讓這個新鮮事物能深入人心,進展順利,鎮里廣泛開展宣傳工作,使廣大村民了解改革的目的意義,及時更新觀念;摸清家底,完成清產核資;廣泛聽取意見,依法界定股東資格,明晰股權設置,之后又妥善解決了出嫁女股權配置、股權界定日等重點難點問題,從而使改革工作得以扎實穩妥地推進。

改制工作完成后,由于明晰了村、組集體資產產權,進一步完善了農村的基本經濟制度,農村經濟體制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據介紹,百家村小組2005年純收入為340萬元,股東只有89人,按照章程人均可分紅2.5萬元。但考慮到集體經濟正處于發展階段,村民同意每人只分5500元。由于分配與發展的關系處理得好,百家村小組的集體經濟實力進一步壯大。

近幾年,百家村實施舊村改造工程,建農民公寓,每年的分紅只分2000元,但村民心里卻很樂意,因為每家每戶都可以住上別墅了,而且按照今年合同兌現情況估算,個人股股值將從2003年改制時的每人5.8萬元增加到至去年年底的26萬元,增加4倍。村民搖身一變,成了“身價倍長”的股東。

四變:平房變別墅

到角嶺新村采訪,不是第一次來,但每次來都得發一陣感嘆。整齊劃一的別墅,每家每戶都有一幢,這只是一個村民小組啊!

十幾年前的角嶺和內地農村許多村莊一樣,只是一個破敗的小村落。從角嶺新村出來,轉過一道橋,二三百米處就是角嶺老圍舊址,這里的舊房大多是低矮潮濕的土坯房,唯一一幢兩層的小樓還是在改革開放后建的。村民楊秀清大姐說,這在當時,還算是比較好的。她曾撰文回憶道:回顧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清溪,各村各戶住的均是低矮的幾十平方米的小瓦房。碰上下雨天漏雨,碰上刮臺風,還要想辦法補漏。整間房子布滿灰塵,是名符其實貧窮落后的窮山區……

1995年,荔橫村開始實施“上樓工程”。為改變農民傳統散居的模式,村里根據各村民小組實際情況,集中建設配套完善的農民公寓和住宅小區,讓村民住上漂亮的樓房,享受城市居住生活。目前,六個村民小組中的角嶺、鐵橋布新村、橫湖、百家村已于完成改造工程,其他兩個村也正在籌劃中,全村共有210戶人家已經或即將住進別墅式新樓,居住區內配備了較為完善的生活設施。“上樓”前,房屋出租是村民的一項重要收人來源,“上樓”后,村集體新創辦的一批集體企業為他們提供了新的生活來源,昔日“務農”的村民變成了“務工”的市民。

“上樓工程”既改變了農村的落后面貌,也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質量和生存環境,更重要的是促進了村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的變化。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伊人网国产一本高清 | 日本国产网曝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男女在线观看视频 | 中文字幕精品三级欧美 | 偷拍亚洲第一成年网站 | 中文字幕亚州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