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廣東省 > 河源市 > 和平縣 > 林寨鎮

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林寨鎮文化旅游景點

[移動版]

林寨古村落

林寨古村位于河源市和平縣,是陳姓聚居地;據史載,該村建制于秦朝,公元前214年前,秦始皇派大軍南下時,南越王趙佗為防御來犯之敵,派屬下一姓林將軍到當地筑寨守關,官府后來便用其姓命名該寨。清代至民國期間,林寨村民興建起頗具規模的古民居群——四角樓每座占地1000至3000平方米不等,四角置碉樓,高達8至10米,主體建筑為三進院落廳堂式布局,氣勢恢宏、錯落有致。為典型客家風格的方圍屋,根據不同的歷史淵源,每一座四角樓都被冠以儒雅的稱謂。如新朝議第、永貞樓、福謙樓、謙光樓、寶三樓、九棟屋、世美樓、當鋪、美盡東南等。村內有清代、民國古民居200多幢,是全國最大的四角樓古建筑群,23屆世客屬懇親大會觀賞點,被評為省首批古村落之一、“廣東十大最

謙光樓

謙光樓坐落在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林寨鎮興井村,是河源林寨古村落的主要古建筑之一,由陳步衢(字云亭,桂軍將領)創建于民國6年(1920年),占地面積約2700平方米,土改運動前住有主仆100多人。1952年冬土改運動掀起,謙光樓被分給一批貧下中農居住;改革開放后,大部分當年的貧下中農搬往其它地方居住,現在只有5戶居民。謙光樓平面呈長方形,四角建有碉樓,一進為三層仿西式走馬樓式樓房,二、三、四進為三堂四橫殿堂式格局,依中軸線依次為正門、下廳、中廳、上廳,聯系兩廳之間有廊廡,側邊有廂房,兩側各有兩排橫屋,在橫屋與橫屋、廳常與橫屋之間有三條巷和11個天井分隔,通過天井和橫巷這樣的交通網絡,將整棟房屋聯在一起,不出大門即可互相通透。整個大屋處處

林寨司馬第

司馬是古代的中央官名相當于部長級,與中憲大夫、奉政大夫、朝議大夫一樣。這幢司馬第又叫九棟屋,是指司馬第、朝議第、上新屋三幢樓房依次連貫成九棟的總稱。始建于清嘉慶二年,距今200多年,是朝議大夫陳鴻銘興建的。司馬第地處古村風水寶地,當年屋挑著白銀鋪在地上排列,鋪多寬,買多寬,鑄成“白銀鋪地”奇觀。該樓為府邸式結構,廳廓屏風十分考究、木刻鏤雕別具一格,木雕金光燦燦,歷200多年仍保存完好,那是用金萡貼成的藝術精品。墻上的那條痕是1964年的洪水線,往下是2006、2005年的洪水線,洪水淹得這么高,房屋一點都無損害。這里廳堂寬敞,窗明幾亮,歷來是村內排練粵劇之所。1932年粵劇名家薛覺先、葉弗弱、李翠芳等送戲下鄉,曾在這里排練。解放后,

潁川舊家

潁川舊家坐落在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林寨鎮興井村,由陳履中(字正卿,民國二年任和平縣議會議員,七年任廣東省議會議員,九年任和平縣知事)于民國十八年(1929年)創建。正中陽刻“穎川舊家”四個楷字,落款是庚午年(1930年)譚澤闿書。整體平面呈正方形,高三層,擱瓦布檁式結構,平面布局為二進二橫式,依中軸線向兩邊平均布置,正中依次為大門、門廳、中廳和上廳。橫屋為三層走馬樓式樓房,樓前有長25米,寬3米的天井用于通風和采光,屋內石木構件均大量運用鏤雕和浮雕手法雕刻著草木花卉、松鹿、麒麟、錦雞、瓶花、人物故事等圖案,皆繁復精致,技藝精湛,栩栩如生,其表面的金漆,至今仍顯得金碧輝煌。中廳石柱上鐫刻著著名書法家吳道镕撰寫的對聯:“鳳吉兆當年被先世余

福謙樓

福謙樓位于河源市和平縣林寨鎮興井村,年代為清。林寨陳姓第三位富紳陳瑞山是五福壽星,其新樓大夫第別稱福謙樓,此樓據說風水極佳,財丁兩盛,多育興國安邦賢才,長久不衰。2019年4月19日,福謙樓被公布為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一本视频在线中文字幕一区二 | 日本按摩高潮A级不卡片 | 香蕉久久精品精品 |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99负 | 欧美韩国日本国产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