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廣東省 > 江門市 > 開平市

江門市開平市概況

[移動版]

開平(907年四月~911年四月)是后梁太祖朱全忠的年號,共計5年。閩太祖王審知在開平三年至五年(909年四月~911年四月)亦用此年號。

基本概況

開平市地處珠江三角洲西南面。總面積1659平方千米。總人口68萬人(2003年)。

市人民0駐長沙街道長沙光華路1號,郵編:529312。代碼:440783。區號:0750。

拼音:kāipínɡshì。

開平是我國著名的華僑之鄉、建筑之鄉和藝術之鄉,國家園林城市、更是聞名遐邇的碉樓之鄉.

【位置·面積】

位于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南面,毗鄰港澳,北距廣州市110公里.地跨東經112°13’~112°48’,北緯21°56’~22°39’;東北連新會,正北靠鶴山,東南近臺山,西南接恩平,西北鄰新興。全市總面積1659平方公里,境內南北西部多低山丘陵,東、中部多丘陵平原,潭江自西向東橫貫市腹,地勢自南北兩面向潭江河各地帶傾斜,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面積占全市面積的69%,丘陵面積占29%,山地面積占2%。潭江、蒼江相會,穿流而過,水深河寬,環境優美,景色宜人,素有“小武漢”之稱,歷來是重要商埠和貨物散集地。

【民族】

全市民族以漢族為主,占全市總人口98.18%(2000年人口普查數據),其余為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布衣族、滿族、瑤族、土家族、黎族、高山族。

【華僑、港澳臺同胞】

開平市是全國著名僑鄉。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港澳臺同胞共75萬人,分布在世界上67個國家和地區。多年來廣大旅居海外鄉親熱心支持家鄉建設,興辦教育、衛生、慈善公益、文化和福利等公益事業,為家鄉建設和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景點名勝】

開平市屬南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區,年均氣溫21.5度,年降雨量1700-2400毫米,是旅游度假勝地。開平市的名勝古跡游覽景點有開平碉樓、立園、赤坎歐陸風情街、南樓紀念公園、梁金山風景旅游區、孔雀湖旅游區、開元塔公園、風采堂、旅游購物街、加拿大村、周文雍陳鐵軍烈士陵園等。

【土特產】

樓崗狗肉、馬岡鵝、水口白菜、潭碧冬瓜、水口腐乳、金雞番葛、金山火蒜、金山靈芝、陂頭桂味荔枝、等。

【交通】

開平市水陸交通方便,開陽高速,325國道橫貫全境地,全市通車水泥公路800多公里,市區通各農村鎮的道路全部水化。三埠港列為國家一級口岸,有客、貨輪直抵香港、廣州各沿海各地,其中2艘往返香港的豪華客輪,5小時可達目的地,出租車200輛,公交車線路1—10、13路。全市實現了城鄉電話程控化。

【礦產資源】

開平市礦產資源豐富,有鐵、錳、銅、錫、金、鈾、獨居石、鋰云母、煤、耐火石、鉀長石等33種。農業以水稻為主,是廣東18個重點產糧區之一。

經濟概況

工農業出口產品達380多種,土特產金山火蒜、廣合腐乳行銷世界,經久不衰;嘉士利餅干、嘉士利五香味花生等系列產品質優價廉,揚名中外。開放改革以來,開平堅持工業興市,興辦了一批具有八、九十年代先進水平的企業。目前,全市形成了化纖、紡織、制衣、食品、電子、明膠等支柱產業,嘉士利餅干、花生和廣合腐乳等30多個產品獲部優獎。年產值超億元的工業企業有20家,其中滌綸企業集團達25億元,成為全國500家最大工業企業之一。嘉士利、依利安達、味事達、鋁業集團等7家企業分別進入全國同行業百強,依利安達、凱德電器、平順織布等企業被評為全國500家最大外商投資企業之一,依利安達、簾子線等6家企業被廣東省定為高新技術企業。

開放改革以來,開平大力吸引外資,發展外向型經濟。近年開平市委、市0堅持“團結發展”的主題,積極營造“安全、賺錢、開心”的投資環境,越來越多的外商對開平投資辦實業充滿信心,目前,香港、澳門、臺灣、日本、美國、加拿大、英國、意大利、法、德國、新加坡、泰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外商均在開平投資設廠,全市現有“三資”、“三來一補”業700多家。國際大企業如美國聯信公司、法國GBI公司、新加坡匯亞公司、香港依利安達公司等均在開平辦有高科技企業,它們成為開平經濟最具活力的增長點。為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市開辟了幾個工業園區,用水、用電、用地成本及各項收費均比周邊城市低,有利于投資者的初始創業。營造優質的投資環境,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使開平形成了化纖、紡織、食品、電子、醫療、新材料等六大支柱產業。全市經濟發展迅速,國內生產總值、地方財政收入、出口總值、實際利用外資等每年均以10%以上的幅度增長,開平市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華僑文化氣息。

聞名于世的開平碉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平人文地理的濃厚,區位特點,珠三角經濟發展擴張和開平在珠三角的“城郊型”位置,決定了開平廣闊的發展規律空間和強勁的后發優勢,也使開平成為粵港經濟圈的重點組成部分,為港、澳、臺及海外實業家投資辦實業展示了廣闊的前景。開平市第三產業發展很快,商業貿易繁榮,擁有全國第一家縣級五星級酒店--潭江半島酒店,還有四星級和三星級酒店,可為客商提供吃、喝、玩、樂的優質服務,開平已逐級發展成為粵西最大的涼果批發市和水暖衛浴器材市場,目前在開平水口鎮籌建的水口衛浴器材展覽中心,將成為以后定期每年舉辦一次全國性的水暖衛浴產品展銷會的主會場;水暖衛浴器材貿街也在2001年開始興建。開平作為全國水暖衛浴器材生產王國和商貿王國的地位已逐步確定,發展前途遠大。

開平金融體系穩健齊全,銀行分支機構遍布城鄉,可為顧客提供多方多樣的金融服務,包括外匯貸款、結售匯業務、外匯買賣業務、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國際結算業務等。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廣東發展銀行、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平安保險公司等金融公司機構均在開平開設分支機構,形成了一個國強大的金融服務網絡。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0的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推進法治社會、和諧社會建設。全市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保持較快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

一、綜合

2007年,經濟增長速度和經濟運行質量平穩發展,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健康發展。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49.85億元(當年價),比上年增長11.4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46億元,增2.29%;第二產業增加值76.79億元,增長13.32%;第三產業增加值59.60億元,增長11.33%。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9.0:51.2:39.8。按戶籍人口計人均生產總值21934元。

經濟和社會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薄弱環節是:產業結構不夠優化,經濟競爭力不強;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依然存在;資源約束和環境壓力越來越大;食品、居住類價格漲幅偏大;人民生活水平和社會保障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旅游業未形成產業鏈,對住宿餐飲業等第三產業的拉動力仍不夠。

二、農業和農村經濟

2007年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7.11億元,農業發展速度101.61%。全年糧食總產量23.54萬噸,減0.78%,其中稻谷21.84萬噸,增0.81%;水果總產量3.63萬噸,增20.47%;蔬菜總產量28.58萬噸,減22.07%;花生總產量0.63萬噸,減43.25%;甘蔗(含果蔗)總產4.60萬噸,減13.24%。

2007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68.97萬畝,減3.33%,其中水稻種植面積59.94萬畝,減0.25%;蔬菜播種面積23.34萬畝,減18.79%;花卉種植面積1.31萬畝,減1.72%。

2007年林業生產項目有增有減,全年跡地更新面積56527畝,同比增40.62%。零星(四旁)植樹22.05萬株,幼林撫育54750畝,同比減9.35%。木材砍伐117468立方米,同比減0.24%。

畜牧業生產成果顯著,肉類總量5.81萬噸,增15.08%;全年生豬出欄量35.61萬頭,家禽出欄量2903.43萬只,分別比上年增長5.46%和27.46%;禽蛋全年總產量9360噸,比上年減12.43%;水產養殖產量增長較快,全年水品產量3.49萬噸,增8.94%。

三、工業和建筑業

2007年全市工業穩步發展,經濟效益增強。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72.03億元,比上年增長13.0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58.86億元,比上年增長12.30%。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234.94億元,比上年增長12.83%。按企業經濟類型分: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累計完成139.78億元,比上年增長19.26%;國有企業累計完成6.18億元,比上年增長12.92%;集體企業完成0.99億元,比上年減55.57%;股份制企業完成26.99億元,比上年減19.20%;私營企業完成46.46億元,比上年增長30.81%;股份合作企業完成0.56億元,比上年增長44.88%;聯營企業完成1.04億元,比上年減22.19%;有限責任公司完成12.64億元,比上年增長44.20%。

生產規模擴大,經濟效益繼續向好。2007年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54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產值225.71億元,產品銷售率96.0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31.16億元,增長21.47%,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成本費用利潤率3.54%,實現利稅總額16.54億元,比上年增13.63%,其中利潤總額7.68億元,比上年增長14.89%。

建筑企業有較大的發展。全年建筑安裝總產值15.49億元,比上年增15%。工程結算收入13.05億元,比上年增2.03%。實現利稅總額0.28億元,增33.33%。

四、固定資產投資

基本建設和更新改造帶動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全市全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2.54億元,比上年增長16.82%。其中:基本建設完成14.31億元,增長42.48%;更新改造完成投資8.20億元,增長54.44%;房地產完成投資4.28億元,增長4.66%;其他項目完成投資12.89億元,減0.48%。全年基本建設、更新改造和其他投資施工項目206個,比上年增加42個。其中新開工項目149個,全投項目69個。民資投資穩步增加,全年民資直接投資20.73億元,同比增長25.94%。

鎮級投資項目增加,2007年全市鎮級固定資產完成投資20.28億元,比上年增長38.44%。

商品房價格上漲。2007年商品房施工面積59.55萬平方米,比上年減3.33%;竣工面積11.60萬平方米,比上年減28.97%;住宅銷售面積20.58萬平方米,比上年減3.24%;住宅銷售額3.23億元,增長3.92%。

五、交通運輸和郵電業

2007年全社會完成客運量2531萬人,比上年增0.04%;客運周轉量98809萬人公里,比上年減0.21%;港口貨物吞吐量20.45萬噸,比上年減0.04%。

車輛擁有量增長較快。2007年汽車擁有量34103輛,比上年增長9.78%,其中小汽車29573輛,比上年凈增3339輛,增長12.73%。摩托車180719輛,比上年增長4.72%。

全年郵政業務總量4774萬元,比上年增長13.1%,全市人均年函件用郵量11.55件/人,比上年增21.71%。全市固定電話21.18萬部,比上年增0.86%,固定電話普及率31部/百人。移動電話用戶58.1萬部,移動電話普及率為85部/百人。

六、國內貿易

國內市場銷售穩步增長,城市市場消費活躍。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6.44億元,比上年增長17.23%。其中城市消費品零售額35.71億元,增長23.15%;農村消費品零售額31.73億元,增長11.02%。

按行業分,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53.31億元,比上年增長17.16%。其中限額以上貿易企業實現零售額9.97億元,增長18.81%。餐飲業全年實現零售額13.13億元,增長17.50%。

七、對外經濟貿易和旅游業

出口貿易穩步增長。全市海關進出口總值154513萬美元,同比增9.72%。外貿出口總值117328萬美元,比上年增14.42%。其中國有企業出口產值12243萬美元,比上年減11.19%;外資企業出口產值82471萬美元,比上年增21.66%,私營企業出口產值22615萬美元,比上年增7.83%。進口總值37185萬美元,同比減2.88%。實現對外貿易順差80143萬美元。

2007年實際利用外資13302萬美元,比上年增18.03%,其中外商直接投資1152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2.51%。全年合同利用外資1972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68%。外向型企業592家,三資企業440家,來料加工企業152家。

旅游業進一步發展。2007年6月28日在新西蘭基督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1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大會上,“開平碉樓與村落”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順利通過表決,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34處世界遺產,廣東省第一處世界文化遺產。全市擁有星級酒店5家,其中五星級酒店1家,四星級1家,三星級1家,二星級2家。2007年全年總共接待游客218.9萬人次,比增25.79%;其中國內旅游者177.03萬人次,比增25.91%,國際旅游者41.87萬人,比增52.53%。旅游總收入11.02億元,比增58.11%。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財政收入穩步增長。全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19億元,按省統一口徑增長14.7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8.43億元,比上年增長10.04%。

金融穩定。全年金融機構存款余額208.84億元,比年初增長5.11%,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58.75億元,比年初增長2.53%。各項貸款余額54.00億元,比年初增12.97%,其中短期貸款37.92億元,比年初增19.93%;中長期貸款15.03億元,比年初減3.62%。僑匯收入9102萬美元,比上年增112.37%。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事業取得較好成就。全年獲得科技進步獎32項,其中地級市以上科技進步獎3項。全年專利申請量530件。全市高新技術企業31家,其中省級25家,江門市級6家;民營科技企業59家,其中省級42家,江門市級17家。2007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產值2.5億美元。

教育事業持續發展,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辦學水平穩步提高。2007年全市有中小學221所,其中完(高、職)中15所,初中27所,小學174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全市在校學生共132545人,其中小學生71017人,初中生37159人,高中階段在校生15395人。幼兒園37所,在園兒童19568人。電視大學1所,在校本科生1067人,大專學生130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畢業生升入學率100%,非正常流動率為0;15周歲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100%,與上年持平;17周歲人口中等教育完成率99.8%,與上年持平;初中入學率99.8%,與上年持平,畢業率99%,與上年持平,非正常流動率0.7%,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三類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97%,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普九”五率連續第十八年達到國家和省規定的標準要求。全市初中畢業生11294人,升學率為94%,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完成江門市下達的“普高”指標。全市高考錄取人數3869人,,比上年增加102人,其中本科錄取人數1528人,報考錄取率69.19%,高中升學率為79.5%,全年投入5338萬元,新建改建校舍97586萬平方米。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不斷發展。全市有文化館1間;文化站15個;博物館1間;美術館1間;圖書館6間,總藏書量28.3萬冊,其中鎮圖書館藏書量15萬冊;粵劇團2個;市(鎮)影劇院5座。

衛生事業穩步發展。年末共有衛生機構25個。其中醫院5家,衛生院15家;婦幼保健院1家;專科防治所、站2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病床床位1428張,其中醫院1016張,衛生院352張。衛生技術人員2300人,其中執業醫師588人,執業助理醫師200人。

體育事業有新的突破。為迎接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舉辦,唱響“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主旋律,推動全民健身發展。積極組團參加江門市第六屆運動會,我市體育代表團憑借較強的實力,在參賽的四市三區共7個代表隊中,以78.25枚金牌、總分2315分的成績首次位列金牌榜、總積分榜的第三位。成功承辦2007年全國武術散打冠軍賽。舉行了中國女排VS開平男排公開賽。2007年開平市招商洽談會暨傳統龍舟賽。

十一、人口、就業與社會保障

戶籍人口有所增長。2007年年末全市總人口683171人,其中男性341967人,女性341204人。非農業人口246056人,占總人口的36.02%。全年出生人口7006人,出生率為10.28‰。死亡人口5259人,死亡率7.71‰。全市凈增人口1747人,自然增長率2.56‰,比上年下降3.29個千分點。

勞動就業壓力有所緩和。年末全市社會從業人員372978人,比上年增1.60%。其中私營和個體從業人員79017人,減8.1%。失業人員人數2921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859人。

社會福利保障事業日益完善,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年末全市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為56583人,參加養老保險的有86558人,參加醫療保險的有44902人,參加工傷保險44377人,參加生育保險29549人。20275名離退休人員按時足額領到基本養老金。

社會安全問題得到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重視。2007年,全市共發生工礦企業事故3宗,比上年減少25%,工礦企業事故死亡4人,與上年持平,十萬從業人員事故死亡0.21人。道路交通事故597宗,比上年減少21.8%,交通事故死亡人數69人,同比下降14.8%,萬車事故死亡3.15人。全年發生火災事故2宗,比上年減少98.9%,死亡人數0人。億元GDP事故死亡0.49人。

十二、人民生活與環境保護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2007年城鎮職工人均工資15978元,比上年增長14.97%;農村人均純收入5659元,比上年增長4.99%。居民住宅條件進一步改善。全年竣工住宅面積11.60萬平方米;住宅銷售面積20.58萬平方米。

城鄉居民的生活條件和生活環境繼續改善。以創建“文化先進市”和“開平碉樓與村落”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為契機,大力推動僑鄉文化建設,各級文明單位、文明村繼續增加。2007年新增開平市標兵文明單位5個,廣東省文明單位1個;開平市標兵文明村14條,廣東省文明村1條。自1991年以來,已創建各級文明村(單位)463個,其中廣東省文明村6條,江門市標兵文明村30條,開平市標兵文明村267條;廣東省文明單位(窗口)8個;江門市標兵文明單位16個。

行政區劃

開平市管轄2個小區(長沙、新昌)、13個鎮(月山、水口、赤水、金雞、蜆岡、百合、赤坎、塘口、大沙、馬岡、龍勝、蒼城、沙塘、樓崗)。

歷史沿革

明置開平縣,因縣治在開平屯而得名。

1993年1月5日,民政部批復(民行批[1993]1號)撤銷開平縣,設立開平市。

1999年6月21日,民政部批準(民發[1999]45號)將開平市人民0駐地由三埠街道長沙沿江東路135號遷至長沙街道長沙光華路1號。

2000年,開平市轄3個街道、15個鎮。總人口668692人,各鎮人口:三埠區街道145900長沙區街道84558沙岡區街道36542水井鎮5262月山鎮36071水口鎮35735沙塘鎮28371蒼城鎮31114龍勝鎮31681大沙鎮27335馬岡鎮36914塘口鎮26065赤坎鎮45525百合鎮23664蜆岡鎮16700金雞鎮19546赤水鎮27029東山鎮10680(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開平市轄3個街道(三埠、長沙、沙岡)、15個鎮(水井、月山、水口、赤水、東山、金雞、蜆岡、百合、赤坎、塘口、大沙、馬岡、龍勝、蒼城、沙塘)。

2004年,水井鎮并入月山鎮,東山鎮并入赤水鎮。區劃調整后,開平市轄:三埠街道長沙街道沙岡街道月山鎮水口鎮沙塘鎮蒼城鎮龍勝鎮馬岡鎮大沙鎮塘口鎮赤坎鎮百合鎮蜆岡鎮金雞鎮赤水鎮

2005年5月,開平市轄3個街道(長沙、三埠、沙岡)、13個鎮(月山、水口、赤水、金雞、蜆岡、百合、赤坎、塘口、大沙、馬岡、龍勝、蒼城、沙塘)。

2005年7月28日,廣東省民政廳《關于同意調整開平市水口鎮行政區劃的批復》(粵民區[2005]38號)同意撤銷開平市沙岡街道辦事處,并入水口鎮。新水口鎮全鎮總面積為80.5平方千米,總人口8.4萬人,另有外來人口2萬多人。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開平市轄2個街道(長沙、三埠)、13個鎮(月山、水口、赤水、金雞、蜆岡、百合、赤坎、塘口、大沙、馬岡、龍勝、蒼城、沙塘)。

村(居)調整情況

2004年7月8日,0開平市委、開平市人民0《關于印發<開平市調整村委會>規模實施方案》的通知》(開委[2004]8號),以下村委會均可列入規模調整和“村改居”的范圍:

1、建議予以撤并300戶以下的村委會31個。月山鎮:水一村委會;沙塘鎮:下麗、五星、錦平村委會;龍勝鎮:齊洞、蟠龍村委會;大沙鎮:崗坪、新星、榕樹、黎星、聯星、小雄、富食、沃江村委會;塘口鎮:草坪村委會;百合鎮:馬降龍村委會;蜆岡鎮:風光、蝦洞、七聯、西南村委會;金雞鎮:石灣、石逕村委會;赤水鎮:瓦片坑、湴溪、象欄、橫洞、長塘、上下洞、黃松樹、高山、合水塘村委會。

2、原則上并回原生產大隊規模的、70年代分離出去的村委會57個。月山鎮:崗鋒、錢二、錢三村委會;沙岡辦事處:寶峰、新屋、向陽村委會;蒼城鎮:聯豐、聯勝、聯紅、田心、蓮塘村委會;龍勝鎮:聯塘、塘頭、岡咀、官渡、赤岡、梧村、橋新、成岡、那泔、西杰村委會;馬岡鎮:公安、竹山、翠山、張屋、曲水圍、建新、樓堂村委會;赤坎鎮:龍背、蓮紅村委會;百合鎮:橋上、北降、三圭、儒南村委會;金雞鎮:屯村、向北、五聯、鎮一、高西、橫岡、民新、紅光、水山村委會;赤水鎮:沙洲、朱屋、旗尾、茶坑、黃獅坑、清汰、尖岡、牛汰、四聯、永豐、步星、西和、東星、悅寧村委會。

3、城區、中心鎮所在地,原則上要由村委會建制改為社區居民委員會建制的村委會17個。水口鎮:東方紅、紅花、后溪村委會;沙岡辦事處:紅進、新美、開莊、風采、岡中村委會;長沙辦事處:沖澄、幕村、三江、八一村委會;三埠辦事處:中山、逕頭、思始、南山、勒沖村委會。

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

〖申報過程〗

北京時間六月二十八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三十一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廣東的開平碉樓與村落》順利通過表決,成為中國第三十五處世界遺產,也是廣東省第一處世界文化遺產。

〖遺產簡介〗

開平碉樓種類繁多,若從建筑材料來分,可以分為四種:石樓、夯土樓、磚樓、混凝土樓。

石樓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區,在當地又稱為“壘石樓”。墻體有的由加工規則的石材砌筑而成,有的則是把天然石塊目田壘放,石塊之間填土粘接。目前開平現存石樓10座,占碉樓總數的0.5﹪。

夯土樓分布在丘陵地帶,以赤水鎮、龍勝鎮為多。當地多將此種碉樓稱為“泥樓”或“黃泥樓”。雖經幾十年風雨浸蝕,仍十分堅固。現存100座,占碉樓總數的5.5﹪。

磚樓主要分布在丘陵和平原地區,所用的磚有三種:一是明朝土法燒制的紅磚,二是清朝和民國時期當地燒制的青磚,三是近代的紅磚。用早期土法燒制的紅磚砌筑的碉樓,目前開平已很少見,迎龍樓早期所建部分,是極其珍貴的遺存。青磚碉樓包括內泥外青磚、內水泥外青磚和青磚砌筑3種。少部分碉樓用近代的紅磚建造,在紅磚外面抹一層水泥。目前開平現存磚樓近249座,占碉樓總數的13.6﹪。

混凝土樓主要分布在平原丘陵地區,又稱“石屎樓”或“石米樓”,多建于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是華僑吸取世界各國建筑不同特點設計建造的,造型最能體現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整座碉樓使用水泥(一般由英國進口,當時稱為“紅毛泥”)、砂、石子和鋼材建成,極為堅固耐用。由于當時的建筑材料靠國外進口,造價較高,為節省材料,有的碉樓內面的樓層用木閣做成。目前開平現存混凝土樓1474座,在開平碉樓中數量最多,占80.4﹪。

按使用功能,開平碉樓可以分為眾樓、居樓、更樓三種類型:

眾樓建在村后,由全村人家或若干戶人家集資共同興建,每戶分房一間,為臨時躲避土匪或洪水使用。其造型封閉、簡單,外部的裝飾少,防衛性強。在三類碉樓中,眾樓出現最早,現存473座,約占開平碉樓的26﹪。

居樓也多建在村后,由富有人家獨資建造,它很好地結合了碉樓的防衛和居住兩大功能,樓體高大,空間較為開敞,生活設施比較完善,起居方便。居樓的造型比較多樣,美觀大方,外部裝飾性強,在滿足防御功能的基礎上,追求建筑的形式美,往往成為村落的標志。居樓數量最多,現存1149座,在開平碉樓中約占62%。

更樓主要建在村口或村外山崗、河岸,高聳挺立,視野開闊,多配有探照燈和報警器,便于提前發現匪情,向各村預警,是周邊村落聯防需要的產物。更樓出現時間最晚,現存221座,約占開平碉樓的12%。

平遙古城

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

●中文名稱:平遙古城

●英文名稱:TheAncientCity

ofPingYao

●批準時間:1997年12月3日

●遺產種類:文化遺產

●遺產遴選標準:平遙古城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II)(IV)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平遙古城是中國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縣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

PingYaoancientcityistheoutstandingexampleofChineseHannationalitycitiesduringMingandQingDynaties,remainingallfeaturesofsuchperiods,PingYaoancientcityrevealsapictureofunexpectedcultural,social,economicandreligiousdevelopmentinchinesehistory.

----------WorldRelicsCommitteeofUNESCO

平遙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平遙城墻始建年代不詳。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筑,由原“九里十八步”擴為“十二里八分四厘”(6.4公里),變夯土城垣為磚石城墻。按照相傳的“山水朝陽,龜前戲水,城之攸建,依此為勝”說法,取神龜“吉祥長壽”之意,筑為“龜城”。明清兩代先后有26次維修,城墻平面呈方形,周長6162.7米,高10米,垛堞高2米,頂寬3—5米,墻身素土夯實,外包青磚,內墻磚砌排水槽77個。墻頂外筑2米高的垛口墻(又稱擋馬墻)取孔子弟子、賢人之數,設垛口3000個,敵樓72座,內砌女兒墻。四隅角樓四座,東城墻上有點將臺,東南角城頂上筑奎星樓和文昌閣。出于軍事防御需要平遙城墻建有重門甕城六座,南北各一、東西各二,南曰迎熏,北曰拱極,上東門太和,下東門親翰,上西門永定,下西門鳳儀,每座甕城都建有重檐歇山頂城樓,六座重門甕城外原設有吊橋。城墻外四周有護城河寬3米。城南有麓臺山和柳根河,“山水朝陽,龜前戲水”。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三级中文字幕在线有码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小早川 | 香蕉日本视频线播放 | 一本到国产在线不卡免费观看 | 午夜AV手机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七月丁香婷婷婷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