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南約社區 | 隸屬:寶龍街道 |
區劃代碼:440307019001 | 代碼前6位:440307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粵B |
長途區號:0755 | 郵政編碼:518000 |
城鄉分類:城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12 |
地名由來:
一說:因村落位于龍崗南側,土改時分為3個農會,互相制定條約并相互遵守,故名。一說:《南約村史》記載:“南”是龍崗鎮的八仙嶺以南,“約”是大莫約的意思,就是在龍崗鎮八仙嶺以南大莫約的一帶地方。
榮譽排行:
2022年3月,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認定南約社區為第一批深圳市綠色(宜居)社區。
2019年9月,南約社區上榜2018年廣東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單位名單。
基本介紹:
龍崗街道南約社區,是深圳農村城市化“村改居”新成立的社區之一。本社區毗鄰龍崗寶龍大工業區,東鄰
同樂,西接南聯,北近龍東。轄區面積5平方公里,有9個居民小組,戶籍居民577戶1908人,流動人口約4.9
萬。社區各類工廠企業110家,兩級集體廠房物業約63萬平方米。2008年兩級集體總資產5.7億元,凈
資產4.5億元,兩級集體總收入7417萬元,人均股份分配11700元。社區經濟社會得到又好又快發展。
行政機構:南約社區工作站、社區“兩委”班子成員共15人,工作人員250人,下設大綜管服務中心、城管辦治安辦、物業辦、計生辦、團委辦、調解辦等部門,社區班子團結進取,大膽創新,求真
歷史沿革:
1957年創建南約農業高級社;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制;1960年南約由南約和塵谷坑兩個大隊組成,1962年合并南約和塵谷坑兩個大隊為南約生產大隊;1983年,原生產大隊改稱鄉人民政府;1987年,南約鄉人民政府改稱為南約村民委員會;2004年2月18日,實行農村城市化后,更名為南約社區居民委員會,轄區九個村小組改成居民小組,原屬龍崗街道,2016年起屬寶龍街道,名稱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南約社區附近有大鵬所城、大芬油畫村、七娘山、大芬美術館、深圳大鵬東山寺、大鹿港等旅游景點,有龍崗芒果、坪山金龜桔、脆皮吊炸龍崗雞、南澳鮑魚、南澳海膽、龍崗三黃雞等特產,有龍崗舞龍、平樂郭氏正骨醫術、坂田永勝堂麒麟舞、甘坑客家涼帽制作技藝、坪山麒麟舞、龍城舞麒麟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