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縣位于廣東省中部,東南與河源市、博羅縣接壤,西南與從化市,增城市毗鄰,北與新豐縣相連。總面積2058平方千米(《簡冊》)/2266平方千米(“龍門縣政府網站”)。按2004年公安戶籍統計,全縣總戶數89878戶,總人口32059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6527人,占總人口的26.99%。
縣人民政府駐龍城街道,郵編:516800。代碼:441324。區號:0752。拼音:LongmenXian。
山地及丘陵占總面積的73%,平均海拔550米。
基本概況
龍門縣位于廣東省中部,地處珠江三角洲的邊緣,東南與河源市、博羅縣接壤,西南與從化市,增城市毗鄰,北與新豐縣相連。東江支流——增江河上游龍門河東北向西南貫穿全縣。縣內土地廣闊,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全縣總面積2295平方公里,山地及丘陵占總面積的73%,平均海拔550米。
龍門縣歷史悠久,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設縣,清屬廣州,民國期間曾屬粵海道,解放初期屬于粵中行署及佛山地區,1959年并入增城縣,1961年恢復龍門縣建制,屬于惠陽地區,1975年劃屬廣州市,1988年歸屬惠州至今。現行政區分為16個鄉鎮,1個建制鎮林場,1個市轄林場,158個管理區。1997年縣總人口303977人,縣城設在龍城鎮。
龍門縣各種資源十分豐富。全縣有近30萬畝耕地,有30萬畝25坡度以下的山地,為發展現代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奠定良好的基礎。目前,全縣有“三高”農業示范基地170個;龍眼、荔枝、芒果等優質水果基地面積2.1萬畝;鰻魚、甲魚等水產養殖面積0.29萬畝。龍門縣山清水秀,景觀迷人,旅游資源較豐富,主要有南昆山、天堂山、龍巖、溫泉等各具特色的旅游景點。
近幾年來,龍門縣委、縣政府致力于交通、能源、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政府各部門不斷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使龍門縣“軟”、“硬”投資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首先是區位不斷優化,珠江三角洲大經濟區的輻射力大大增強。縣城到廣州市僅160公里,至惠州97公里,至深圳160公里,四通八達交通網正在形成。龍門縣電力充足,是全國首批五個農村初級電氣化縣之一。龍門縣已開通程控電話1.6萬門,并與惠州市聯網。同時,開通了移動電話和各個BB機臺,無論在縣城,還是在各鄉鎮都可方便快捷地與國內國外通話。
龍門由來
龍門縣始建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據史載:“其地為增之上龍門,故以龍門名縣立”。把這塊峻峭的地域取名“龍門”,符其險要奇秀之實,且此地還有一個類似“鯉魚跳龍門”的傳說:古時的龍門縣,不但地處偏遠,而且道路崎嶇難行,據說有一位士子赴考落榜,無意之中在這里逗留了一晚,夢見自己變成鯉魚,跳躍過龍門。第二年便高中狀元,于是這位新科狀元又回到龍門逗留了一天才上京赴任。說也奇怪,從此之后他事事如意,在官場上更是得意非凡。就這樣,人們都認為龍門是個“轉運”的福地,龍門也因此名傳四方。時至今日,還有很多人為祈福而來龍門,當然更多的人是被這里如畫美景吸引。
經濟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龍門縣積極抓住發展機遇,努力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社會各項事業也得到蓬勃發展。
龍門縣各種資源十分豐富,為發展現代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奠定良好的基礎。全縣有近30萬畝耕地,有“三高”農業示范基地170個;龍眼、荔枝、芒果等優質水果基地面積2.1萬畝;鰻魚、甲魚等水產養殖面積0.29萬畝。全縣有林面積14.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75.2%,礦產資源主要有鉛、鋅、鐵、鎢、汞、銀、煤、石灰石、瓷土等,尤以石灰石、瓷土、鉛鋅礦會儲量最為豐富。龍門縣山清水秀,景觀迷人,旅游資源較豐富,主要有南昆山、天堂山、龍巖、溫泉等各具有特色的旅游景點。工業主要行業有建材、冶金、造紙、印刷、食品、化工、紡織、竹木加工等。
“十五”時期是龍門縣經濟建設取得新的重大突破的5年,全縣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經濟社會保持著較快發展勢頭。2005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31.4億元,5年年均增長10.1%,完成“十五”規劃的115.8%。其中,農業總產值達13.97億元,5年年均增長4.7%,完成“十五”規劃107%;工業總產值達24億元,5年年均增長10.5%,完成“十五”規劃的113.1%;固定資產投資達13.2億元,5年年均增長35.5%,完成“十五”規劃的342.9%;一般預算財政收入達9470萬元,5年年均遞增19.6%,完成“十五”規劃的211.1%。
龍門縣生態旅游業蓬勃發展,旅游產業主導地位基本確定。2005年全縣旅游總收入完成4.5億元,5年年均增長47.2%。“十五”期間,龍門縣招商引資取得重大突破,基礎設施建設取得較大進展。
近兩年來,全縣個體私營企業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各鄉鎮在落實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政策方面措施得力;個體私營從業者致富思源和富而思進的意識進一步增強,通過參加工商局組織的專題學習和自學,在經營能力和管理水平上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回報社會的自覺性也大為增強;但個體私營經濟發展上碰到的一些瓶頸問題依然存在,非公經濟做大做強仍有現實的困難。2005年3月,全縣個體工商戶發展到6277戶,私營企業216戶,從業人員1747人。注冊資本達到11655萬元。
行政區劃
龍門縣轄1個街道、8個鎮、1個民族鄉:龍城街道、麻榨鎮、永漢鎮、龍華鎮、龍江鎮、平陵鎮、龍田鎮、地派鎮、龍潭鎮、藍田瑤族鄉。
龍城街道
2005年設立街道辦事處,管轄原龍城鎮的行政區域范圍,原王坪鎮王坪居委會和青溪、戴屋、樟潭、黃溪、鸕鶿、橫田、城西、王坪、花圍、陳村、黃竹瀝、江廈、三洞等13個村委會的范圍。共轄8個居委會和19個村委會,總面積115.5平方千米,戶籍人口70858人,龍城街道辦事處駐原龍城鎮政府駐地。
麻榨鎮代碼:441324100
位于龍門縣南部,東經114°,北緯23°27′,西與增城市正果鎮接壤,東南與博羅縣橫河鎮、長寧鎮毗鄰,北與本縣永漢鎮、沙逕鎮相連,總面積234平方千米。轄18個村委會186個村民小組和1個居委會,2002年12月全鎮總人口26342人。圩鎮距龍門縣城65千米、惠州市90千米、東莞市60千米、廣州市90千米,深圳市160千米。
永漢鎮代碼:441324101
位于龍門縣南部,西南與增城市接壤,西北緊靠南昆山國家森林公園。2001年被確立為全省270個中心城鎮之一。鎮中心位于東經113°57',北緯23°35'。全鎮總面積215平方千米(其中城鎮建成區面積1.3平方千米),總人口4.6萬人(其中城鎮建成區人口1萬人),下轄21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222個自然村。
龍華鎮代碼:441324103
位于龍門縣中部,東經114°11′,北緯23°36′。全鎮總面積179平方千米,下轄10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總人口15000人。
龍江鎮代碼:441324105
位于龍門縣中部,距縣城19千米,全鎮總面積54.5平方千米,轄8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107條自然村,總人口14044人,其中:農業人口11821人,城鎮居民2223人。
平陵鎮代碼:441324106
位于龍門縣東部,地處東經114°20′,北緯23°38′,是龍門縣“東大門”。東鄰博羅縣,西接王坪鎮、龍華鎮,南鄰龍江鎮,北與東源縣交界。全鎮面積143.35平方千米,2003年全鎮總戶數9135戶,總人口35711人,其中居委戶數3541戶、人口7503人。2004年全鎮總戶數9024戶,總人口35743人,其中居委戶數3420戶、人口7487人。
龍田鎮代碼:441324107
位于縣城的西北部,丘陵山地,轄鄔村、江冚、長坑、舊梁、沙塘、王賓、菱角塘、西埔、石龍頭、李洞、社廈、賴屋、黃珠洞、田美等14個村委會,205個村民小組,總面積195.5平方千米,戶籍人口25077人。
地派鎮代碼:441324100
位于龍門縣西北部,東鄰龍田鎮,西接從化市,北靠新豐縣,南與龍潭鎮交界,全鎮總面積211平方千米,人口18027人,轄2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146個村民小組。
龍潭鎮
位于龍門縣西北部,東經114°06′,北緯23°42′,距縣城17千米。全鎮總面積257平方千米。轄14個村委會,249個村民小組和2個居委會,總人口為25000人,其中常住人口2200人。
藍田瑤族鄉代碼:441324200
位于龍門縣最北部。1987年經省民宗委批準成立少數民族鄉,是惠州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鄉。總面積169平方千米,山地面積16000公頃。全鄉轄7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7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9640人,其中瑤族8850人。鄉政府所在地距龍門縣城18千米。
附:
原路溪鎮位于龍門縣東南部與博羅縣接壤,總面積118平方千米,轄8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總人數1.2萬人。
原沙逕鎮位于龍門縣中部偏南,總面積204平方千米,轄10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2002年12月全鎮總人口18792人。
歷史沿革
明弘治九年(1498年)置龍門縣。據《今縣釋名》:“南有龍門水,亦曰九淋水,流入東江,明初為上龍門巡司,弘治中置縣,以龍門鎮為名。”
2000年,龍門縣轄15個鎮、1個鄉。總人口267949人,其中農業人口有199357人,占74.4%,非農業人口61834人,占23.7%。各鄉鎮人口:麻榨鎮21978永漢鎮38467沙逕鎮15938龍華鎮12441路溪鎮9724龍江鎮14058平陵鎮32660王坪鎮29262龍城鎮40857左潭鎮11590地派鎮9296南昆山鎮3467鐵崗鎮9568天堂山鎮5021田美鎮5614藍田瑤族鄉8008(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龍門縣轄15個鎮(龍城王坪平陵龍江路溪龍華麻榨沙逕永漢左潭地派鐵崗田美天堂山南昆山)、1個民族鄉(藍田瑤族鄉),157個村委會、23個居委會。
2005年,龍門縣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如下:(1)撤銷龍門縣天堂山鎮,將其行政區劃并入地派鎮。調整后,地派鎮管轄原地派鎮和原天堂山鎮的行政區劃范圍,轄2個居委會和11個村委會,總面積211平方千米,戶籍人口17334人,地派鎮政府駐地不變;(2)撤銷龍門縣鐵崗鎮和左潭鎮,設立龍門縣龍潭鎮。龍潭鎮管轄原左潭鎮和原鐵崗鎮的行政區劃范圍,轄2個居委會和14個村委會,總面積257平方千米,戶籍人口23884人。龍潭鎮政府駐原左潭鎮政府駐地。6月8日龍潭鎮正式掛牌處理。
2005年6月16日,廣東省民政廳(粵民區[2005]29號)批準撤銷龍門縣龍城鎮,設立龍城街道辦事處,并將原王坪鎮王坪居委會和青溪、戴屋、樟潭、黃溪、鸕鶿、橫田、城西、王坪、花圍、陳村、黃竹瀝、江廈、三洞13個村委會劃入龍城街道辦事處;王坪鎮更名為龍田鎮。龍城街道辦事處管轄原龍城鎮的行政區域范圍,原王坪鎮王坪居委會和青溪、戴屋、樟潭、黃溪、鸕鶿、橫田、城西、王坪、花圍、陳村、黃竹瀝、江廈、三洞等13個村委會的范圍。共轄8個居委會和19個村委會,總面積115.5平方千米,戶籍人口70858人,龍城街道辦事處駐原龍城鎮政府駐地。龍田鎮于2005年8月16日正式掛牌成立,管轄原王坪鎮鄔村、江冚、長坑、舊梁、沙塘、王賓、菱角塘、西埔、石龍頭、李洞、社廈、賴屋、黃珠洞、田美等14個村委會的范圍,共有205個村民小組,總面積195.5平方千米,戶籍人口25077人,龍田鎮政府駐西埔村委會。
2005年12月9日,廣東省民政廳(粵民區[2005]63號)批準撤銷龍門縣沙逕鎮,并入龍華鎮;撤銷路溪鎮,并入龍江鎮。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龍門縣轄1個街道(龍城)、10個鎮(龍田、平陵、龍江、龍華、麻榨、永漢、龍潭、地派)、1個民族鄉(藍田瑤族鄉)。
龍門特產
舞-
傳承:團圓節舞之蹈之,既紀念“再生之母”,又是少女“成年禮”
龍門縣藍田瑤族民間舞蹈“舞-”已經申報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對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申報評定暫行辦法》有關規定,“舞-”符合申報的標準:具有突出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具有在一定群體中世代傳承的特點;在當地有較大的影響;處于瀕危狀態。
過程:舞蹈以“叩拜”為主,反復吟唱古樸歌謠,禮畢與意中人對歌
“舞-”活動有一種古樸美貫穿始終,而禮畢后與意中人的對歌給少女們增添了快樂。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晚上,未婚瑤族姑娘飯后集中,由年長“有福分”的婦女給她們捆上黃姜葉、山藤,戴上四方插著香火的竹帽,扮演“-”。
龍門粉
龍門粉以優質冬米配以獨特泉水精制而成,是龍門縣馳名已久的土特產之一。據記載,上世紀30年代初已聞名省內外。龍門粉又以沙逕鎮長灘村的“長灘米粉”最為著名。“長灘米粉”特有的芳香味經久不減,爽滑可口,韌度適中,易熟而不糊,蒸、煮、炒皆可。全縣年總產量約150噸。
龍門年桔
據記載,年桔栽培已有近千年歷史。1989年調查統計,全縣百年以上的老桔樹全縣有200多株。年桔正當春節新年期間成熟,故名“年桔”,是人們逢年過節拿意頭、圖吉利的送禮佳品。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遠銷港澳及東南亞而聞名國內外。年桔系蕓香科,柑桔屬。果色橙紅、鮮艷奪目,果皮光滑,果實肉嫩汁多,甜酸可口,具有獨特風味;單果重60克左右,可溶性固形物12~14%,含酸量0.7~0.9%,果肉富含維生素C、檸檬酸和糖份。鮮果食用具有清心、潤肺、養顏、促進消化等功能,果皮可制作陳皮,有藥用價植。
2002年統計,全縣年桔種植面積4267公頃,年總產量3.2萬噸。其中以龍華鎮種植面積最大,其次是沙逕、麻榨、永漢等鄉鎮。
龍門雞
“龍門雞”又稱為“黃胡雞”、“草頭雞”、“蛇頭雞”,三黃胡須雞(即黃毛、黃腳、黃嘴—一小胡須)。具有胸寬、身橫、腳矮、肉厚、肥而嫩滑、尾油足而不膩,骨軟而色、香、味、美俱全等特點。每只雞體重1公斤左右為上品。“龍門雞”飼養歷史悠久,咸豐元年縣志中有“雞”的記載。50年代前王坪、龍華、沙逕、平陵和北部幾個鄉鎮多養龍門雞。60年代中期中央外貿部把龍門劃為養雞基地縣。據1967年記載龍門雞出口6.18萬只。遠銷到世界各地。目前,龍門雞生產處于供不應求,價格比普通雞貴得多,年產只有12萬只。據畜牧部門的反映目前龍門雞的防疫、提純、飼料等問題還承待解決。
龍門蜂蜜
龍門林地面積18萬公頃,山地遍布各種林果,林中的鴨腳木花是蜂蜜釀制的上等材料。此花釀制的蜂蜜香味別具特色,再加上龍門山區空氣清新無污染、無公害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釀造出“龍門純蜂蜜”。龍門蜂蜜集美容、保健、藥用于一身,其中尤以冬蜜最佳,其色純白,味道清純,富含有機酸。龍門養蜂已有幾百年歷史。至2002年止,年飼養量達5.3萬多群,蜂蜜年總產量1300多噸。
龍門米餅
龍門米餅以優質冬米,精選花生為主要原料,鹽、糖為輔作佐料精制而成。其以“皮薄餡多,爽脆可口,咸淡適中,清香宜人”的特點贏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現時,龍門米餅有“永清餅”和“藍田餅”兩種。“永清餅”個體較茶杯口大些,“藍田餅”似錢幣大小。包裝有紙盒和罐裝兩種。2001年縣有關質檢部門為龍門米餅制定了質量標準,促進了龍門米餅的銷售。全縣2002年米餅總銷售量逾1000萬只,產品主要銷往珠三角,并遠銷港、澳、臺等地。
觀音菜
觀音菜又稱野韭菜AlliumHhwaires,別名山韭菜,(龍門人叫觀音菜)。南昆野韭菜主要產于南昆山、鐵崗地區。原來采摘野生韭菜為主,后來引起人們的重視,近幾年發展一栽培生產。野韭菜每100g嫩葉含水分86g、蛋白質3.7g、脂肪0.9g、碳水化合物3g、粗纖維4.1g、灰分2.2g、維生素B10.03mg、維生素B20.11mg、維生素C21mg、胡蘿卜素1.41mg、鈣129mg、磷47mg、鐵5.4mg。野韭菜性味辛、溫,有溫中下氣、補腎益陽、健胃提神、調整臟腑、理氣降逆、暖胃除濕、散血行瘀和解毒等作用。適用于陽痿遺精、腰膝酸軟、胃虛寒、噎膈反胃、便秘、尿頻、心煩、毛發脫落、痔漏、脫肛、痢疾、婦女痛經等病。
蜂蜜醋
蜂蜜醋是縣養蜂研究所最新研制的蜂蜜產品之一,以天然蜂蜜為主要原材料經微生物發酵釀制而成的一種食用醋,它富含有益人體健康的多種有機酸(如蘋果酸、灑石酸、檸檬酸、乳酸等)、微量元素(如鎂、鐵、鈣、鉀、磷、鈉等)及多種維生素(如B1、B6、B12),酸甜可口,酸味柔和,深受顧客青睞。蜂蜜醋的包裝有180克和500克兩種。2002年總產量800噸,產值1520萬元,產品遠銷港澳臺等地。
龍門溪筍
西溪筍栽培歷史悠久,相傳四百多年前,明朝弘治年間開始種植竹筍,并將母竹上長出的幼嫩竹筍煮熟鮮食或加工制作筍干食用。因其產于龍華與左潭兩鎮交界的西溪,故稱“西溪筍”,而以西溪鹿庵村的甜筍品質上乘,尤為著名,列為上等名菜。20世紀70年代前,主要產品是筍干,已銷往港澳市場;80年代開始生產溪筍罐頭,銷往廣州、深圳、香港及日本等地;90年代,主要產品鮮筍、筍干,銷往省內外,港澳地區。西溪筍鮮筍體大肉厚,肉質鮮白肥嫩、爽口,傳統用鮮筍加工制作的干筍衣薄而透明,肉質爽脆、清甜甘滑。
西溪筍營養豐富,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胺基酸以及磷、鐵、鈣、鎂等微量元素和各種維生素,并有減肥、降血壓、健體等功效。2002年全縣種植筍竹面積4200公頃,年鮮筍產量為3.5萬噸,筍干產量96噸。而以左潭鎮種植面積最大,其次是龍華鎮、王坪鎮、天堂山鎮。
龍門農民畫
被譽為“世界藝術奇葩”的中國農民畫,植根于民族、民間的藝術土壤,繼承和發展了群眾喜聞樂見的剪紙、繡花、雕刻、年畫等傳統美術造型的表現方法,以其質樸純真的構思,明快強烈的色彩,夸張變形的構圖,在世界民間美術領域獨樹一幟,散發著特有的鄉土藝術芬芳。
龍門農民畫從一九七二年開始創作活動。龍門農民畫作者所描繪的是自己熟悉的勞動、生活和家鄉風俗的熱鬧喜慶場面,飽含濃郁的民間文化特色。
一九九二年以來,龍門農民畫曾在廣州、西安、北京、上海、長春等國內大都市展出,也曾到美國、日本、瑞典、挪威、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舉辦展覽,100多張作品在國內外刊物發表,48張獲省以上美術獎,外賓購龍門農民畫4500多張,1988年龍門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1998年被廣東省文化廳命名為“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農民畫藝術)之鄉”。
南昆山毛茶
龍門南昆山毛茶,當地人稱“百歲茶”。經中山大學生命科學院鑒定表明,南昆山毛茶有特殊的飲用藥理功能,是目前世界上其他國家尚未發現的一種珍稀茶葉資源。《中山大學學報》(1998、2)介紹,從82年到87年對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四川、湖南采集近千個標本,以可可豆堿為主的一種茶樹就是“毛茶”。它具有明顯抗衰老(茶多酚是抗衰老物質)、降血壓、助消化、減肥、延年益壽的作用。
旅游景點
龍門溫泉
龍門縣名山眾多,縣境地下熱水(溫泉)比較豐富,現已探明的溫泉熱水點有10多個,主要分布在王坪、永漢、地派、沙逕、藍田等鄉鎮,其日流量最大為80噸/日以上,最小為44噸/日,一般水溫在50攝氏度以上,最高溫度(永漢油田和王坪李洞溫泉)達75攝氏度,有的溫泉富含偏硅酸、納、氟等元素,有的含有硫磺、硅酸鈣等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是保健、治療、美容型溫泉礦泉水,是用來開發旅游度假、浴療康體的最佳泉水。
現已利用開發的溫泉有龍門(李洞)溫泉、賴屋溫泉,永漢-莊、大自然泉、南昆溫泉等。待開發的有:地派溫泉、沙逕溫泉、馬星溫泉、藍田小洞溫泉等。
鐵泉
鐵泉(IronSpring),國家4-溫泉,亞洲第一泉。
鐵泉位于惠州市龍門縣龍田鎮(原名:王坪鎮)熱水鍋村,國內獨一無二,距縣城10公里。西倚龍門南昆山,東鄰河源萬綠湖,龍(門)新(豐)公路擦邊而過。
鐵泉占地58萬平方米,溫泉池區10萬平方米。三面環山,林木蒼翠,空氣清新,環境衛生幽雅。鐵泉旅游度假區共設有800多個床位、680多個餐位、會務中心、歌舞廳、燒烤場、購物中心、理療-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西林河
龍門縣人民政府所在地為龍城鎮,西林河自西向東從城區中心流過。河岸綠樹婆娑,湖水蕩漾,湖光與山色相映生輝,是蕩舟休閑的好去處。龍城內古跡頗多,建于1604年的水西塔位于東南粉塔山上,登上此塔可俯瞰縣城全貌。
香溪堡旅游區簡介
香溪堡旅游區位于增江河上游—龍門縣沙逕鎮。厚重、濃郁的古堡風情,獨具嶺南文化建筑藝術遺風的“古碼頭”、“五宅古圍”、“正街”、“廖氏宗祠”等古建筑群,以其久經滄桑的歷史,深厚的文化積淀,給人留下時光倒流的回味和聯想空間。
在旖旎、清澈的香溪河上乘竹排漂流,你可以欣賞沿河兩岸美麗的景色,還可以參與“河中拋網捕魚”、“竹籠取寶”等新奇又有樂趣的活動。
乘坐本區特有的“鐵牛車”游覽竹映婆裟、怡人幽靜的田園風光美景,可以使你遠離都市的繁囂,走向自然,走向田園,感受一方水土與一方人互融共生的迷人意境,盡情享受旅程的多彩與樂趣。
天堂湖
天堂湖位于惠州市龍門縣城西北部,距離縣城12公里。該湖建于深山老林中,河道迂回曲折,山高峽深,湖周邊山地森林覆蓋率達96%,山林和湖面交相輝映,青山綠水,形成了美麗秀氣的自然景觀,可結合湖內"猴子淹井"、"白馬瀑布、"奇石孤榕"。山出平湖,天堂湖因天堂山水庫而得名。天堂山青山綠水,氣候四季宜人。天堂山水庫面積達10多平方公里,水質潔凈。白鶴潭、古榕、白馬瀑布和天堂湖都是天堂山上獨有的景致。天堂湖象一面高天平鏡,把四周的-綠浪、云山嵐影,盡攬湖中,融成一片綠的世界。游人乘坐飛艇,馳騁于青山綠水之中,可以飽覽湖光山色,領略碧湖云天的情趣。
南昆山
國家森林公園景區。位于惠州市龍門縣西南部,總面積12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00多米。距廣州約90公里,交通路線比較發達,珠三角地區過來十分方便。1993年經國家林業部批準成立國家森林公園。
因生態系統完整,旅游資源獨具特色,位于東經114度38分,北緯23度38分,北回歸線正好穿山而過,因此得名“北回歸線上的綠洲”。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出南昆山的奇峰秀石,呈現出獨特的石河奇觀、壯觀的川龍瀑布、清幽的觀音潭、秀麗的七仙湖、神秘的主峰天堂頂海拔1228米等數之不盡的奇特壯麗景點。景區內6萬畝連綿竹海幽深莫測,“-蒼茫綠接天,云山浮涌動蒼煙”。南昆山的流泉飛瀑,如白練飛瀉,似綠綾飄拂;瀑擊濤喧,震山撼谷。區內常年氣溫22℃,雨量充沛,氣候宜人,三福伏時節,這里較廣州城市氣溫低6~8℃,故有“南國避暑天堂”之譽。山中負離子濃度高,每立方厘米達到11萬負離子,空氣清新,是一個感受天然大氧吧的旅游度假勝地,是名副其實的“南粵大氧吧”。森林覆蓋率達98.2%,區內重峰疊巒,古樹參天,青竹遍野,24萬畝原始森林,原始森林內還繁衍著無數珍稀動物、植物,人們稱南昆山是動物的天府、植物的寶庫,奇峰異景多,且是純天然的,沒人工的痕跡,因此也有“古代桃源今代存”的說法。
不同的時節,南昆山有不同的景色。春季花開,天堂頂上百花爭奇斗艷,滿山的杜鵑花姹紫嫣紅,粉紅色、白色、紅色、紫紅色,奔放燦爛;六月初,雨季剛過,南昆山的瀑布如銀練飛瀉,蔚為壯觀;重陽時節登天堂頂,應節之余,可期望有轉運的際遇;冬天,因樹木時有結冰,可以看到“樹掛”的景象。
南昆山上生長著茂盛的亞熱帶和溫帶植物、高等植物達2500多種,除了桐、柯、竹、柏等植物外,尚有著名的活化石穗花杉、竹柏以及觀光木、格木、紅花荷、福建柏等珍貴樹種。這里還棲息著多種多樣的珍貴動物,有蘇門鈴、大靈貓、白熊、野豬、穿山甲等,還有大量的鳥類,如白雕、錦雞、山鷹、毛雞、紅咀相思鳥、辛氏美麗鳥、貓頭鷹等。
南昆山的青山秀水、奇松怪石、鳴泉飛瀑,或雄奇秀麗或廣大幽深,身臨其境無不令人心曠神怡,是旅游度假、休閑、養生、保健的勝地。到南昆山旅游,你會不由自主地、全身心地回歸大自然的懷抱.
桂峰山
位于龍門縣西北部桂峰山東麓,海拔1085米,為廣州地區五座最高峰之一,有2120多種植物和120多種動物。山、水、奇石、瀑布、植物構成了地派桂峰山的美麗風光。這里谷嶺相間,林林茂密,空氣清新,山水林泉瀑整合為一體,構成了一幅壯麗而雙幽深的天然山水畫,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度假勝地。
龍門藍田瑤鄉
龍門藍田瑤鄉是惠州唯一的少數民族聚居地
藍田瑤族鄉位于龍門縣城以北15公里,總面積為169平方公里,人口近萬人,其中瑤族約占88%。藍田瑤族鄉工作人員介紹,幾百年前,瑤族同胞在藍田是穴居的。記者在該鄉圩鎮上看到,瑤鄉同胞還保持著獨特的習慣和信仰,比如,有的人家在窗戶前掛著青菜。龍門縣博物館館長羅振球說,“舞-”源自當地瑤族傳統的民間習俗。相傳很久之前,靠狗奶養大的瑤族先祖,要后人永記“再生之母”的恩德。此后,在每年農歷八月十五瑤胞的團圓節上,后人就舉行“舞-”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