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廣東省 > 云浮市 > 羅定市 > 太平鎮

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太平鎮文化旅游景點

[移動版]

南門垌墓

南門垌墓位于羅定市太平鎮太平河東岸的山丘。年代在戰國早期。1977年清理墓葬兩座,均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其中一號墓長4米,寬2米,深1.7米,墓向230°。隨葬器物136件,有青銅器鼎、缶、鑒、鐘、鉦、盉、人首柱形器、劍、矛、戈、鉞、斧、鏃和陶缶。其中鼎、盉、鑒飾蟠螭紋、綯紋,鑄造精致;甬鐘6件,但所鑄飾勾連雷紋各有不同,似屬湊合起來的編鐘;43件銅鉞均有打磨、使用痕跡,說明墓主人擁有大量生產工具;陶器紋飾為勾連雷紋與方格紋組合。推斷該墓的年代為春秋晚期至戰國早期。二號墓長2.5米,寬1.5米,深1.6米,方向為南偏西。隨葬器物11件,包括有銅器劍、矛、刮刀;陶器甕、碗、盒以及滑石環。其中甕飾米字紋,盒飾弦紋、水波紋、篦點紋。年代為

瀧州城址

瀧州城址位于羅定市太平鎮潭白村。年代為唐代。城址面積約5萬平方米。平面呈曲尺形。殘存有夯土城墻,北墻殘長200米,基寬6.5米,殘高2米;西墻殘長200米,殘高1米,墻外有護城河。此城始建于唐武德四年(621年),其時改永熙郡為瀧州,始筑州城。同年竇州設治于瀧州,故民間又稱古竇州。瀧州城于宋元年間廢。

雙角村石人像

雙角村石人像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太平鎮雙角村石仁塘自然村石人嶺。唐以前立。石人為變質巖自然生成,略加修飾而成,露出地面高2.5米,胸圍l.7米,頸圍1.35米,有髻,象一位唐代貴婦,石人立于地面一個石箍上,有祭祀遺跡。據傳山上原有石人兩個,今村中存有另一石人的腳箍。2011年2月14日公布為羅定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時昌老屋

時昌老屋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太平鎮埒口村委會埒口村。清中期建筑,坐南向北稍偏西。左側已新建屋,現存兩路,面闊34米,8.1米明堂,-墻闊49米。一門樓,深三進,40米,現存面積為1360平方米。懸山頂,瓦面經修葺已成平脊,正立面可見兩鑊耳山墻,兩門樓和瓦面疏窗擋隔矮墻。據重修碑記載,彭氏十二世祖建宅,先建四廳兩廊三大天池,后續建首座官客二廳,全屋12個鑊耳,曾任廣州府“執金吾”一職。建筑為青磚見光包墻,卵石灰砂墻基,圍墻外有半日塘,第四進設祖堂。該建筑較為大型,其建筑藝術有一定的價值,對研究當地的居住文化特別是彭氏的宗族文化有一定的參考價值。2011年2月14日公布為羅定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太西鄉第一高級合作社舊址

太西鄉第一高級合作社舊址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太平鎮埒口村。坐南向北偏東,面闊33.8米,進深14.9米,面積504平方米。為兩間三層泥磚墻建筑,尖頂硬山臺階面。四面外繞騎樓式磚柱回廊,用麻石條鋪架走廊樓板,后有圍墻,正面13條磚柱,側面有7條磚柱,正方形,柱寬50公分,柱高9.4米。該建筑為留法學生彭啟彬建造。彭啟彬1923年畢業于法國海軍部專門無線電學校,1928年曾任海南定安縣縣長,廣東電臺臺長。1930年任第八路軍總指揮部行營上校參議。1954年2月25日,在此成立羅定縣第一初級合作社,1956年3月轉為高級合作社,為廣東省最早建立的初級合作社之一。社長彭華全曾當選為廣東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該舊址曾先后為粵中縱隊四支隊十

鎮安村引太水閘

鎮安村引太水閘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太平鎮鎮安村委。是引太水利工程的唯一入水閘口。壩長75米,高11.7米,為羅定首座混凝土動力壩,溢流面分6孔,每孔8米,首座自動翻板閘設計。引太水利工程是為解決干旱而興建的“引蓄結合,長藤結瓜”式水利網。1955年動工,1958年4月建成。有干渠三條,總長96公里,灌溉面積46萬畝;共有建筑物179座,攔河壩一座,穿越公路涵洞5座,渡槽2座各長20米,分水閘5座,泄洪閘37座;牛路逕隧道長120米,洞寬1.4米,高2.2米。全線與287個山塘水庫相連,可調節水量。1977年擴大引水渠道把羅鏡、太平河水引入金銀河水庫,納入金銀河水利樞紐工程。該工程是羅定六大引水工程之首,見證了羅定水利工程建設的歷史

羅定五七干校舊址

羅定五七干校舊址位于羅定市太平鎮洞美村與羅平鎮唐屋村交界處。坐北向南。原為1957年羅定師范興建的校舍。1968年10月,改為羅定縣五七干校。19 71年至1985年為羅定師范校舍。面闊204.34米,進深41米,建筑面積9132平方米。建筑物分三排,前排12間,為校本部會議室等,中開大門;從校道登上臺階后有兩排課室,前排8間,后排22間。校門外為操場,左側為飯堂,右側為球場和放電影的小廣場。占地30000平方米。該舊址見證了文革-時期干部下放勞動的歷史,有一定的歷史價值。2011年2月14日公布為羅定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大邏營遺址

大邏營遺址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太平鎮太北村委會崗咀村。為唐以前古城堡,后為唐瀧州城的-城堡,堡內曾開墾耕作,現已棄耕,雜草叢生。清道咸年間,清軍圍剿駐守羅鏡的凌十八起義軍,設東大營于此,故俗稱為大邏營。大邏營為夯土建筑,位于崗咀山上,俯臨太平河官渡頭。營址平面呈橢圓形,長徑120米,短徑80米,西臨太平河,東南靠石竇山,東北面與幾個小山崗相連,有池塘,可蹭馬、飲馬,南面有一條緊靠營堡的壕溝,其寬度和深度均兩米多,越過壕溝是一平崗,可作校場,前邊是一個突出的山咀,扼河邊要道之咽喉。中華民國時桂系軍閥部隊與當地民團曾在此發生過一次戰斗。該遺址有一定的歷史價值。1994年6月8日公布為羅定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傍城崗碑刻

傍城崗碑刻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太平鎮西良村委會傍城崗村。唐代瀧州故城東南一小山崗,F四周已建房,未見墳堆,僅存墓表一塊,高1.5米,寬0.6米,厚0.4米,墓碑表面平整,該碑歷代立于此地,未經移動。碑石粗拙古樸,未加雕削,碑上部缺失,可見碑文為“□公諱蕃,字漢臣,卒于□子仲春初九日即□日丁卯,葬于瀧水縣,坐辛向乙,猶子季□志!绷_定州志記載為宋以前物,該地曾出土過戰國青銅車軎等文物,該墓對研究唐代瀧州故城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1994年6月8日公布為羅定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潭白故城址

潭白故城址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太平鎮潭白村。唐代建城,夯土修筑城墻。面積約50000平方來,平面呈曲尺形,由兩個既獨立又相連的城區組成,F存北城墻200米,墻基底寬6.5米,城角加寬,設角樓,北面和西面只能看到墻基痕跡,西面城墻300米,在200米處向西面偏折,南面城墻僅100米。城北為衙署區,曾出土過唐代板瓦和青磚,現區內已建有兩個小平房。該遺址是唐武德四年在太平鎮潭白村設立瀧州州治的見證,對研究瀧州的歷史有一定的參考價值。1985年5月20日公布為羅定縣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五月婷婷第四色国产 | 在线观看韩国免费A∨网站 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v一二三区 | 欧美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字幕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网站a√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网站你懂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