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南蓢(南郎舊稱)的龍穴、泮沙、翠亨海邊、下沙、崖口、平頂山等地考古發掘發現證明,早在5000~55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就有古人類在南蓢地區生息繁衍。
遠古時期,南蓢地處香山島,其境域僅為今五桂山和鳳凰山周圍的山地和丘陵區。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香山島屬南海郡地,南蓢地域屬南海郡香山島。
漢朝元鼎六年(前111年),香山島屬南海郡之番禺縣地,南蓢地域屬南海郡番禺縣香山島。
晉朝咸和六年(311年),香山島屬東官郡地,南蓢屬東官郡地香山島。
隋朝開皇十年(590年),東官縣改名為寶安縣,香山島屬寶安縣,南蓢地域屬寶安縣香山島。
唐朝至德二年(757年),寶安縣改名為東莞縣,東莞縣在香山島上設置文順鄉,南蓢地域屬東莞縣文順鄉。
北宋時,文順鄉改為地方行政單位的香山鎮,南蓢地域屬香山鎮。
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香山置縣,南蓢地域屬香山縣長樂鄉和永寧鄉。
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南蓢地域分別屬香山縣四字都和大字都。
清朝道光七年(1827年),四字都和大字都合并為四大都,南蓢地域屬香山縣四大都。
清朝光緒初年(約1880年),得能都與四大都合并,改為東鎮,南蓢地域屬香山縣東鎮。
清朝宣統二年(1910年),東鎮改為第四區,南蓢地域屬香山縣第四區。
民國十四年年(1925年),為紀念孫中山,香山縣改名為中山縣,南蓢地域屬中山縣第四區。
民國十九年(1930年)5月,第四區改為東鄉區,南蓢地域屬中山縣東鄉區。
民國二十年(1931年)9月,東鄉區改稱第四區,南蓢地域屬中山縣第四區。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南蓢地域分別屬中山縣五桂山區和濱海區(民主政權)。
1949年,南蓢地域分別屬中山縣第四區、第六區。
1951年1月,南蓢地域分別屬中山縣第四區和第六區。
1952年7月,南蓢屬第四區下四區(駐欖邊圩)。
1953年3月,中山縣改設17個區,3個區級鎮,南蓢屬五區(駐下柵鎮)。
1955年8月,中山縣第四區改為張家邊區,第五區改為翠亨區,南蓢地域分別屬張家邊區和翠亨區。
1957年2月,全縣撤區改設鄉,15個區改劃為34個大鄉,南蓢地域分別屬南蓢鄉和翠亨鄉。
1958年8月,各大鄉建立人民公社,南蓢稱東風公社。
1961年8月,恢復區建制,建立張家邊區,轄公社7個,南蓢地域分別屬欖邊公社、南蓢公社、翠亨公社。
1963年初,撤銷區建制,南蓢公社、欖邊公社、翠亨公社合并,稱南蓢公社。
1983年11月,中山縣撤銷人民公社,南蓢公社改稱南蓢區公所。
1984年2月,中山縣撤縣設市,南蓢區公所改為南蓢區。
1986年12月,中山縣撤區改鎮建制,南蓢區改稱南蓢鎮。
1988年,中山升為地級市,南蓢鎮為中山市轄鎮。
2003年9月1日,南蓢鎮正式更名為南朗鎮。
2012年,南朗鎮與橫門鎮兩鎮共建翠亨新區。
2021年7月19日,經廣東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銷南朗鎮,設立南朗街道,將中山港街道海濱社區的馬安村劃歸南朗街道管轄,以原南朗鎮的行政區域和馬安村的范圍為南朗街道管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