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社區坐落于蛇口的東北部,地處蛇口招商路與愛榕路交匯的繁華路段,東至后海大道、南至灣廈舊村中間分界處、西至愛榕路、北至工業七路,管轄面積為0.45平方公里(1998年12月居委會調整前,本小區的管轄面積為1.5平方公里);社區現有總人口11000多人,其中戶籍人口1700多人、非戶籍人口9700多人,企事業單位13家,私人房屋263棟,出租房屋2621(套)間。
社區管轄范圍主要是海灣新村、海灣中心大廈(海灣大酒店-維也納3好酒店海灣店)、海灣大廈(海灣大酒店商務樓-維也納3好酒店愛榕店)、東灣小學、長龍大廈、四海公寓、前進大廈、廣進化工廠、港灣辦公大樓、灣廈花園、灣廈舊村(部分)及海灣小區等地方,是個集商貿、工業、金融、教育、生活為一體的綜合性社區。社區內有完善的教育、購物、生活和文化娛樂、休閑場所和設施設備。
1、社區網格管理
本社區共劃分管理網格7個。
2、社區人事管理
本社區有在編工作站成員6名,在編居委會成員5名,在編綜合協管員8名,在編勞動保障協理員1名,在編計生專干1名;負責社區黨務、工會、勞動保障及社區事務的外編工作人員1名,外編社區計生工作人員1名,外編社區活動中心管理員1名,治安工作人員45名,公益性崗位2名。
3、社區社會組織建設
海灣社區居委會、海灣社婦女聯合會、海灣社區工會聯合會、海灣社區共青團、海灣社區民兵營、海灣社區民事調解委員會、海灣社區計生協會、海灣社區治保會、海灣社區民事調解委員會、海灣社區志愿者協會、海灣社區外來青工義工站、海灣社區紅十字會、海灣社區老年人協會、海灣社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海灣社區攝影協會等社會組織。
4、社區教育事業建設
東灣小學(民辦學校)、海灣社區市民學校、海灣社區“四點半”學校、海灣社區科普大講堂等。
社區“四點半”學校發展介紹:本海灣是一個農城化社區,社區人口中有80%都是外來務工人員。這些外來工子女,由于父母白天上班,放學后無人看管到處游蕩,未免被不法分子所利用,染上不良行為,也給這些孩子的人身安全帶來很大的威脅。為此,本社區自2008年初以來,就利用社區市民學校這個教育平臺,開辦“四點半課堂”,在每天下午4點半鐘學生放學后,把這些無人照顧學生,集中在社區學校,由社區黨員志愿者和學校的義工老師進行輔導學生的功課和加強法制意識的教育。
這一舉措很有效,以往這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自參加“四點半課堂”活動之后,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成績得到明顯提高,以往個別學生的小偷小摸行為現已不再出現。于2009年4月份,本社區專門抽調一名黨員義工專門負責社區學校的“四點半課堂”活動,并招募社區義工擴大師資力量,把“四點半課堂”活動的開展和管理將其日常和規范化。在2008年12月份,本社區的“四點半課堂”項目,被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志愿者工作委員會評為“08年優秀志愿者服務項目”,2010年的5月份,被市政府文明辦正式評定為全市12個試點社區之一。
5、社區文體廣場及文化娛場所
于2007年,社區為建立居民文化娛樂場所,股份公司主動提供了470多平方米的一層工業廠房,為社區建造集文化、娛樂及健身與一體的社區活動中心,同年本社區還與灣廈社區聯合建造了一個戶休閑廣場“灣廈山公園”。
6、多年社區管理成效
1995年海灣被市委市政府評為第一批“安全文明小區”,當時的市委常委莫華樞曾掛點本社區。
1996年分別給市區評為“模范居委會、先進居委會、安全文明標兵小區”。
1997年在禁毒專項工作中,被市禁毒委員會評為“先進單位”。自改革開放以來,海灣社區的居民至今還未發現有吸毒的現象。同年被區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1998年被區政府評為“模范居委會”。
2001年被市愛衛會評為“深圳市衛生村”。
2002年被街道評為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2004年被市禁毒委評為“無毒社區”。
2007年被市社區建設委員會評為“平安和諧社區”。
2008年和諧社區建設工作通過了區和諧辦的考評,并被省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評為“六好平安和諧社區”。
2008年12月份,本社區的“四點半課堂”項目,被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志愿者工作委員會評為“08年優秀志愿者服務項目”。
2009年評街道黨工委和辦事處評為“社區組織創新獎”。
2010年被國家減災委和民政部評為“全國減災示范社區”。
2011年社區綜合黨委被上級街道黨工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海灣社區多年以來,在上級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集思廣益,充分發揮當地的自然和自身優勢,認真做好社區的建設及服務工作,不斷推進和完善社區的管理,帶領社區的居民群眾建設和諧文明發展的新社區。
地址:南山區蛇口愛榕路海灣新村1號2樓
聯系人:邱志輝
聯系電話:26833221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2:00,下午14: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