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陽鎮位于普寧市東北部,面積6 6 . 3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 . 5 萬畝,山地面積3 . 2 萬畝,轄3 2 個村委會和2 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14.4萬人,是著名的果鄉、僑鄉,有僑胞和港澳臺同胞5 萬多人。現有鎮區建成面積約8 平方公里,人口約3 . 5萬人。洪陽交通便捷,省道1 9 3 0 線和占棉線、白馬線穿鎮而過,鎮區距揭普高速公路出口2 公里。
明萬歷三年(1 5 7 5 )普寧縣城設于洪陽,舊縣治歷經明、清和民國時期共3 7 4 年。1 9 4 9 年7 月1 日,普寧縣人民政府設址于流沙。1 9 4 9 年1 0 月故城解放后,曾先后設為洪陽市、洪陽區、普寧縣第一區、洪陽鄉、洪陽人民公社,1 9 8 3 年底又設洪陽區,1 9 8 6 年1 2 月設洪陽鎮。洪陽地處榕江中游平原,屬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均氣溫2 1 . 2 ℃。由于三面環山,四水歸匯,素有“盤底珠”之稱。名優特產有潮州蕉柑、普寧豆醬、普寧酥糖和竹蔗等,洪陽小食更是聞名遐邇。洪都勝景、人物史跡眾多,F有雄偉壯麗、建筑結構奇特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培風塔”、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六處,有全國罕見的府第式巨型建筑組群“德安里”、深幽而壯觀的“華嚴寺”,林則徐忠魂歸宿之處“文昌閣”、普寧學宮等。此外還建有“方方紀念館”、重修普寧城隍廟,開辟了“洪陽一日游”旅游專線。洪陽是歷史文化名城,有飲譽海內外的“洪陽鈞天樂社”,配套完整的“英歌”隊和潮州大鑼鼓隊、醒獅隊等;燈謎、詩詞、書畫、“三棋”等聲名遠揚;民風民俗更是豐富多姿,妙趣橫生,有“十五夜行頭橋”、“正月擺社”等。洪陽地靈人杰,人才輩出,有宋朝吏部尚書陳賢齋、清朝廣東水師提督方耀、華僑巨富并為旅暹普寧同鄉會和泰國中華總0發起人之一陳伯強、原中僑委黨組-、全國僑聯副主席方方、“潮劇名丑”方展榮、現代作家廖琪,以及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顧問、亞洲經濟研究委員會主席鄭竹園博士等等,不勝枚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