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島旅游山莊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潮州新八景之一、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廣東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廈門市民周末自駕游十大目的地。山莊位于錢東鎮萬山紅農場,占地面積3000多畝。保留了原始自然生態地貌,林地覆蓋率高達95%。山莊山環水繞,風景如畫,猶如一顆鑲嵌在粵東大地上的綠色明珠。現已建成民俗文化體驗區、別墅酒店度假區、千竹湖畔游樂區、濕地湖景休閑區和特色農業體驗區等五大主題園區。是一處集地質科普、文物民俗、休閑度假、商務會議、游樂購物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生態旅游度假勝地。山莊按四星級標準配置的度假酒店臨湖別墅及主樓可同時接待180位客人,生態型會議中心可容納20人至200人的不同規格特色會議和宴會,是商務和成功人士追求高
林姜寺,昔名寶壽寺,位于饒平縣錢東鎮境內的大甲山腳浮崗上,后倚群峰,前含黃銅嶺,下面是廣闊的田野及灰寨村。四周松竹相間,環境清幽,是座名剎,1988年為縣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并獲登記開放。宋淳熙四年(1177)就有該寺。建筑結構為祠廳式,兩座對向四廳四房一天井,主結構315.8平方米。山門開在東廳,外有廣場,種植蔬菜、花木。廣場另一邊,建有客房及齋堂。房三間,齋堂一廳一房。有宋代石刻匾額“林姜寺”三字。因寺院周圍有修竹千竿,下面又有清沏蓮池,形成了“籠煙”、“映月”的幽雅環境。上座設大雄寶殿,供奉西方三圣、香煙繚繞,鐘鼓長鳴,經聲瑯瑯。傳說為林姜兩姓檀越所建,故名“林姜寺”。明成化十五年(1479),即饒平建縣后的第二年,又全面重建。
饒平縣錢東鎮沿饒錢公路往北約5公里處,有一山嶺,因能望風茫茫南海而名“望海嶺”。嶺上林木蒼翠,清風爽人。望海嶺寺就建在這清幽的環境中。創于明朝,1988年重建。這里以供奉三尊自占傳下的雕琢精巧的觀音菩薩而聞名于潮汕及閩南詔安一帶,是佛門的一處勝地。寺創建于明代,由錢東田心村劉門林氏倡建,清嘉慶丙寅年(1806)蒲月和清光緒庚辰年(1880)重修。由于歲月遷移,人事滄桑,該寺曾一度頹廢。1988年由麥嬋真女士發起倡建,于是年十一月由旅港同胞麥嬋賢女士發起十余善信捐資贈建。翌年全面完成主結構及南院工程。寺宇是雙佩劍全包宮殿式結構,比較獨特的是上座位于東,下座位于西,兩座相朝,山門在兩座之間向南,門外還有一座僧舍,合共十廳十房八天井,占地
萬山紅南國生態度假村位于錢東鎮萬山紅農場,西北部距汕汾高速公路入口4公里,距潮州進港大道5公里,創建于2001年10月,是依托特有的自然景觀為基礎,經科學規劃開發起來的集旅游風光、休閑度假、生態環保和科普教育等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勝地。景區總面積1500多畝,設有美食餐廳、燒烤區、品茗閣、農家客棧、茶藝館、釣魚池、滑草區、跑馬場、農用工具展示區、自采果園等等,被定為廣東省生態示范園,廣東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現為粵東鄉村旅游新干線的一顆璀璨明珠。
陳塘橋,位于饒平縣錢東鎮錢塘村東北面,始建于宋未淳佑六年(1246),由潮州府知州陳圭捐建,是古代潮州通往福建的官道必經的橋梁。6墩5孔梁式石板橋,橋系花崗巖條石疊砌而成, 長28米、寬1.6米、孔距跨徑4.5米, 是縣境內現存最古老的橋梁, 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2016年11月11日被饒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江夏黃公墓位于饒平縣錢東鎮徑南村西南面山坡,建于宋宣和元年(1119)。墓面、墓碑坐西向東,臺階式構筑,墓體寬廣,墓后為墳包,前有祭床、墓埕、月池,并保存有原始墓碑。墓碑刻有“江夏黃公之墓,宣和已亥十一月十四日丙辰安厝”,碑高110厘米,寬50厘米。近年有修建,墓碑兩旁新嵌有石刻對聯以及雙龍戲珠等圖案附件。該墓寬廣對稱,整座墓葬年代久遠保存完好,有較高的歷史價值。2011年4月被饒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張夔夫婦合葬墓位于饒平縣錢東鎮徑南村下河自然村蓮花山北麓,建于宋代,坐東南向西北,墓葬寬18米,總進深22米,面積約396平方米。墓后部為墳包,墓前有石碑、祭床、墓埕、月池。碑高0.8米,寬0.7米,刻有“宋賜進士,知新州事張先生夔,誥贈貞壺夫人楊氏墓”,下邊刻有“名著南天”。石碑兩旁附設石板,高0.8米,寬0.6米,分別刻有花紋、線條圖案。該墓的發現對于研究宋代墓葬及當時民俗有一定的歷史價值。2011年4月被饒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張夔,字柏舉,字致堯,饒平龍眼城都(今澄海區隆都)人。潮州前八賢之一。生于北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考中進士,出任茂名知縣,因嚴懲犯法豪紳及-污吏,擢升為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