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頭鎮管轄原大席、石角、馬頭3鎮的行政區域范圍,共有3個社區居委會和30個村委會,總面積530.9平方公里,戶籍人口4244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297人。馬頭鎮政府駐馬頭圩。
1、地理位置
馬頭鎮位于韶關市新豐縣東北部,西距縣城14公里,東接河源市連平縣、東源縣,屬珠-東江上游。境由105國道與省道1910人線貫穿構成的道路交通網絡,北連江西、達北京,南接廣州珠三角地區,達深圳、珠海,屬新豐縣東部經濟貿易較為興旺的鄉鎮,2002年被省列為縣級中心鎮進行規劃建設。
2、自然地理
馬頭鎮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勢落差大,中部屬于丘陵區。全鎮山地、陂地多,平原少,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河谷中。森林面積為18萬畝,占山地總面積的73%,主要以松、杉及其它闊葉林木為主。
鎮內河流主要以新豐江、羌坑河為主,水力資源豐富,可開發利用的水力資源達3萬千瓦。但農業用水較困難,屬于較干旱的農業鎮。
3、歷史沿革
據新豐縣志記載,馬頭鎮墟市始建于清初,位于福水、烏石崗、軍屯地交界處的新豐江畔,因墟鎮的西北有一小山,形似馬頭而得名。1959年因國家建設新豐江水庫,墟市屬水淹區,故遷移至現今湖塘村建新墟,并建鎮治所。馬頭始建行政區域均隸屬新豐縣管轄,清時稱都;民國時期改稱二區;解放后55年冬撤數字區改為馬頭區,后稱馬頭人民公社,文革后期分別從轄區內劃出石角、大席兩個人民公社,改革開放后,撤人民公社恢復區公所建制,后撤區設鎮,于2005年12月底,大席鎮、石角鎮再次合并為馬頭鎮。
4、人口民族
馬頭鎮總人口為42414人,其中農業居民39711人,鎮街居民3225人。人口密度小,僅為128人/平方公里。外出人口達8113人,占戶籍總人口的28.63%;外來人口僅為1802人。人口素質相對比較低,以小學、初中文化水平為主,占人口總數78%。漢族占99.99%,只有因婚嫁而來的滿族、壯族、苗族等少數民族。
5、民俗方言
馬頭鎮民俗均按客家人傳統習俗一樣,隨著改革開放,歷代相沿的風尚、禮節、習俗有的興盛不衰,有的隨社會變革而隨之變遷,如現已廢除土葬,改為火葬,已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全鎮群眾幾本是使用客家方言水源語系。解放前,馬頭已有雅蓋基督教會堂,1950年基督教在新豐縣范圍停止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