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環境
上義鎮位于紫金縣西南部,東經114°48′,北緯23°17′。面積173平方公里。東與紫金縣藍塘鎮相鄰,南與惠東縣松坑鎮相連,西與惠州市惠城區大嵐鎮接壤,北與好義鎮、鳳安鎮連接。
上義鎮地處秋香江支流上義河上中游,地形沿上義河兩岸呈帶狀分布,地勢東西高,南北底,四面環山,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形成狹長地帶,象船形。屬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21.5℃,年均降雨量1744毫米,無霜期330天。境內建有布格小型水庫,灌溉便利,宜于農業耕作。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品種多。水力資源豐富,建有布格水電站、飛云寨一、二級水電站等。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鉛、鋅、重晶石、石灰石、紅麻石等。
二、歷史沿革
上義地域,秦漢時期屬南海郡博羅、龍川兩縣之地。宋、元兩代屬歸善、長樂兩縣之地。明朝隆慶三年(1569)成立永安縣,屬惠州府古名都,清代保留建制。民國元年(1912年)裁府設道,屬潮循道永安縣。民國三年(1914年)1月改永安縣為紫金縣,屬紫金縣。
“上義”之名據說是出自光輝鄉嶺頭圍關帝廟一幅楹聯:“上扶漢室,義結桃園”,取其聯首兩字,故名“上義”。明、清代屬古名都上義約(社)。民國十八年(1929年)屬第一區上石鄉。1930年屬第一區上好鄉。民國三十年(1941年)上義、好義合并為尚好鄉,屬第一區。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尚好鄉改名為廣義鄉。建國初期仍設區,上義劃為第二區好義鄉,1952年5月屬第七區。1957年12月成立上義鄉。1958年10月屬好義人民公社。1961年4月成立上義人民公社。1968年3月并入好義人民公社。1973年4月恢復上義人民公社。1983年9月撤社設區,成立上義區公所。1987年4月撤區改鎮,成立上義鎮。
2000年行政下轄招元、上義、光輝、卷蓬、吉洞、郊田、葉西等7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
三、交通郵電
上義鎮距紫金縣城80公里,至惠州市區75公里,到惠東縣城65公里,縣道板茅公路,貫穿全鎮,北至好義板子壩與省道相接11公里,南與惠東縣松坑鎮相連10公里。1994年10月,鎮政府多方籌集資金40萬元建成圩鎮南端的上義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