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區位于廣西柳州市城市中心,由河北半島和河東新區組成,地處北緯24°18′34″—24°25′55″、東經109°23′51″—109°30′56″之間。城中區以柳江河自然流域中心線為界,北面與柳北區接壤,東面和東北面與柳東開發區為鄰,南與魚峰區、西與柳南區隔江相望。城中轄區有城中、公園、中南、潭中、河東、靜蘭、沿江7個街道辦事處及31個社區和6個行政村,行政區域面積77.56平方公里。城中區是柳州市政治、文化、教育、金融、商貿中心區。中共柳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機關等直屬委辦局,廣電中心、體育中心、廣西科技大學、柳州高中等文體教育單位,以及銀行、證券公司等多家金融單位均駐于區內。2015年11月城中區人民政府辦公地址從龍城路西一巷1號遷至河東管理大廈。
城中區地理位置于河流階地,柳江繞城而過,自然環境優越。年日照長,雨量充沛,夏濕冬干,綠樹長蔭。地面土層容許覆載力強,適于城市建筑。城中區位于桂中凹陷的斷裂褶皺帶。其東部為柳州至來賓斷裂褶皺帶,構造線為北東向。城中區河東部分的北面斷層(王家村斷層)的存在,對市區內的巖石,尤其是白云巖巖體中裂隙的發育及巖溶作用都有重大影響。城中區西部(河北半島)為河流階地,以沖積地形為主,屬浸蝕溶蝕性河谷平原,無石山,無土嶺。東部地勢北高南低,地貌類型為構造溶蝕、剝蝕類型,山地連綿,海拔在100米以上的峰嶺有5座。
城中區行政區域面積77.56平方公里。城中區戶籍人口17.69萬,常住人口17.95萬,人口自然增長率7.16‰,人口死亡率2.27‰。城中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城區,有漢、壯、苗、瑤、侗、仫佬、回、滿、毛南族等34個民族。主要語言為普通話和柳州(官)話。
城中區成立于1979年,具有2100多年歷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柳州,人文歷史資源十分豐富。在城中區轄區內有為紀念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而興建的柳候祠,內存韓(俞)文、柳(宗元)事、蘇(軾)書而成的“荔子碑”(亦稱“三絕碑”);有明代柳州八賢之一的刑部左侍郎張羽中墓。有明代東門城樓;還有清代西來寺歷史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