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干鄉地處天等縣西北部,距縣城18公里。現轄寧干、龍盛、臺利、永樂、黎明和東儀6個行政村50個自然屯,共5713戶23143人。全鄉總面積93.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55公頃,林地面積4980公頃。境內屬右江水系,有那利水庫、伏漫水庫、東儀水庫和寧干河等水域。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牛、羊、家禽為主,有天等縣“魚米之鄉”“特色種養之鄉”等美譽。
寧干鄉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多措并舉,敢破敢立,勇于進取,多項工作取得不錯成績。一是堅持黨建引領,推行黨員量化積分考核制度。始終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助推鄉村振興的“第一抓手”,通過“三個聚焦”,逐步形成組織強、產業興、服務優的良好發展局面。聚焦組織建設,全力推行黨員量化積分制,制定23項加減分細則,發揮“小積分、大黨建”作用,進一步激發黨員先鋒作用發揮。二是聚焦產業發展,產業成果多點開花。依托“合作社+農戶”等方式,通過“以點帶環”的規模,逐步形成以寧干村佰佳養羊合作社為產業發展中心點,以黎明村、永樂村、東儀村、臺利村、龍盛村為肉牛和肉雞產業發展繞環,以黎明村富翔養殖合作社牽頭,帶頭全鄉發展肉牛產業,以東儀村養雞小區牽頭,打造了寧干“梔子雞”等產業品牌。三是深化農文旅融合,創收好評雙豐收。自寧干鄉劍龍山作為野生網紅點走紅后,寧干鄉通過“鄉黨委牽頭、黨支部帶頭、鄉賢助力”的模式,凝聚多方力量,全面提升劍龍山服務力。組織黨員和群眾志愿者,主動做好游客服務,連夜將閑置用地平整為停車場,組織群眾人工開挖上山的階梯路線,組織志愿者24小時做好交通疏導工作,制作和公開劍龍山平面路線引導圖、上山安全須知等,定期上山清運垃圾,利用村集體經濟資金投入,將永樂村教學點空置校舍改造成青年旅社等,劍龍山磅礴景色和熱情服務態度,都得到全國各地游客好評。當地群眾通過售賣農特產品,實現了家門口的“創收”,實現了創收增收和好評口碑雙豐收。
近年來,寧干鄉堅持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帶領全體黨員干部敢闖敢干,協助縣級完成把荷風能發電項目,巴憑高速公路寧干段順利通車,實現跨越式發展。寧干鄉榮獲第十批崇左市“文明村鎮”、2022年度天等縣疫情防控先進集體、2022年度天等縣“發展先鋒”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