馱堪鄉位于天等縣東北部,東至隆安、大新縣,南鄰天等鎮,西接進遠、寧干鄉,北連進結鎮,總面積273.31平方公里,東部和南部為峰叢洼地,是干旱石山區,唯北部較平坦。鄉人民政府駐馱堪街,距縣城19公里,下轄馱堪、道念、獨山、文秀、帡龍、愛權、新民、賢民、南嶺、啟新、孔民11個行政村108個自然屯。總人口4.2萬人,脫貧村5個,脫貧人口9867人。有基層黨組織102個,其中,黨委2個,黨總支10個,黨支部90個,共有黨員813名。全鄉現有初中1所,小學4所,教學點3處,幼兒園1所,在校學生1503人,其中初中531人,小學855人(含教學點),幼兒園132人。全鄉總面積273.3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0653畝。有國家級4A級景區1個,著名景區有立屯事跡紀念館。通過黨建引領,馱堪鄉把立屯事跡作為獨特優勢和精神資源,傳承艱苦奮斗基因,強化擔當精神。2023年,馱堪鄉南嶺村被評為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十百千”示范站、2022年自治區鄉村振興改革集成優秀試點村、崇左市2022年度“六大振興”工作先進集體、第一批崇左市鄉風文明示范村,被列入2022年度廣西鄉村振興示范鄉鎮示范村創建名單。道念村評為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十百千”示范站、自治區2023年群防群治工作表現突出集體獎,道念村立屯被授予“廣西生態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稱號,道念村總支部委員會、道念村民委員會榮獲崇左市建市二十周年突出貢獻獎先進集體,馱堪鄉道念村立屯入選廣西推送全國鞏固脫貧攻堅村級實踐交流基地。
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扎實開展“防返貧 守底線”專項行動工作。對存在返貧風險的農戶做到及時發現,及時納入,及時幫扶,對納入的監測戶實行定期檢查、動態管理。2023年納入26戶98人。因戶施策,制定針對性幫扶措施,落實以獎代補、公益性崗位、臨時救助、兜底保障等幫扶政策,保障收入穩定,確保監測人口不返貧。2023年全鄉共發放以獎代補537.55萬元,交通補貼共發放1923人共192.3萬元,勞務補貼共發放393人共116.1萬元,全鄉共設立公益崗位345名,鄉村公益崗位共181名,特困供養178人,農村低保807戶2495人。新增“小額信貸”555萬、“富民貸”65萬。全鄉“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保障得到全面落實,脫貧攻堅成果進一步鞏固。
推動特色產業健康發展。馱堪鄉一直把養牛產業作為重點產業來抓,2022年馱堪鄉被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列入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2023年馱堪鄉通過多舉措創建牛產業強鎮,推進牛產業快速發展。一是通過“一規劃三調整”解決養殖場用地問題。二是多種模式聯農帶農,擴大養殖規模。三是以種植和加工為抓手,寫好“種”、“養”、“工”三篇文章。四是打造“四只牛服務隊伍”,推進肉牛養殖向專業化發展。2023年新建集中養殖小區10個人,目前馱堪鄉肉牛相關新型經營主體達到56家,其中農業產業化自治區級重點龍頭企業1家,地市級以上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9家、家庭農場48家。建成養殖小區53個,含23個集中養殖小區,其中存欄50頭以上養殖小區25個,培養養殖能手156人。養牛產業已成為馱堪鄉群眾的致富產業,繪就了產業興旺鄉村振興新畫卷。同時馱堪鄉依托“立屯事跡”的深厚底蘊,創辦立屯飯堂服務項目,以場地出租、餐飲和導游服務增加群眾和村集體經濟收入。引入馱堪豆腐坊、馱堪牛肉館、馱堪竹編非遺文創館、“辣天等”特產店、奶山羊研學館等,打造馱堪鄉(村集體經濟)非遺特色街區,帶動各村的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和周邊群眾增收。
促進農業生產穩步發展。狠抓生產保供給,全面落實第一產業穩增長各項指標任務,力促增收惠民生,推動全鄉農業產業持續健康發展。2023年全鄉甘蔗種植面積共379公頃,糖料蔗產量2.5萬噸,產值1300萬元,花生種植面積54.2公頃、辣椒 53.33公頃、桑蠶葉26.67公頃、生姜53.4公頃、蔬菜613公頃。全年糧食種植面積3402公頃,產量達14986噸,同比增產1.1%。全鄉豬存欄1.5萬頭,肉牛1.2萬頭,羊4500只,禽類18萬羽,進行了地毯式的普查免疫接種,畜禽免疫合格率全部達標。全年牛參保數為0.6萬頭,其中脫貧戶牛參保率100%。
創新構建鄉村治理新格局。始終堅持創新鄉村治理,以構建新型鄉村治理體制機制為目標。創新推行“1234”治理等模式,堅持“四治”融合,以“積分制、清單制+數字化”的治理模式,進一步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提升治理效能。緊緊依靠群眾,增強群眾參與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共建共治共享鄉村治理新格局。通過支部引領,激發群眾參與積極性實現共建合力。發揮“四會一網格”力量,強化自治強基,通過“四會”(即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協會、紅白喜事理事會)規范村屯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的決策議事和監督機構。通過網格建設分片,調動群眾積極參與集體土地流轉、鄉村建設、產業發展、教育基金及村容村貌提升等,實現村民自我約束,自我管理。馱堪鄉《推行黨建引領“1234”鄉村治理模式 構建共建共治共享鄉村治理新格局》被評為2023年度天等縣“改革攻堅提升年”十佳案例。
筑牢干部作風思想根基。2023年以來,馱堪鄉把清廉建設作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的有效載體,將清廉建設與干部作風提升工作貫通起來,積極營造以“清”為美、以“廉”為榮的濃厚機關工作氛圍,全方位推動清廉建設走深走實。圍繞“干部作風就是戰斗力,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等,深入探討如何轉變作風、如何轉化為抓落實促發展的實招、硬招,組織觀看典型案例警示錄、學習典型案例通報,引導黨員領導干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組織全鄉66名干部開展干部警示教育、“書記談清廉建設”、干部作風建設談心談話等活動30余場次,積極營造干事創業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