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茆鎮地處桂中,地勢平坦,東與六峰山林場相鄰,西臨黔江,南與二塘鎮相連,北與金雞鄉接壤,是武宣縣北部的中心鎮。于1997年撤鄉改鎮。鎮政府所在地,南距武宣縣城20公里,北距柳州75公里,國道209線南北縱穿全鎮,8個村民委分布在209國道兩邊,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全鎮總面積128平方公里,轄8個村民委,24個自然村,152個村民小組,全鎮人口2.5萬多人。主要聚居壯、黎等少數民族。
黃茆鎮經濟、教育、衛生、文化、廣播電視等各項社會事業健康發展。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達7428萬元,財政收入345.5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90元。全鎮現有初級中學1所,在校生1900多人,教師108人;完小7所,小學教學點5個,在校學生2800人,教師176人。黃茆鎮衛生院是集預防、婦幼保健和醫療綜合性衛生院,全院醫技人員35人,設有病床20張,擁有X光機、B超機和生化分析儀(可做肝功能及兩對半檢查)大型電子顯微鏡、心電圖機、胎心音多普勒等先進醫療設備。黃茆鎮現有鄉鎮級圖書館1個,藏書10000多冊,有5個村建有圖書室,藏書11000多冊。微波電視網絡覆蓋全鎮。
黃茆鎮是一個農業重鎮。全鎮有耕地5.78萬畝,盛產甘蔗、水稻、龍眼、李果等。甘蔗種植面積4萬多畝,2002/2003年榨季進廠原料蔗達19.38萬噸。預計2003/2004榨季進廠原料蔗20萬噸以上。礦產、森林資源豐富。礦產資源以“國畫石”(俗稱“草花石”)蘊藏豐富,極具開采利用價值,F有林業用地面積3199.9公頃,林種以速豐尾葉桉、松樹為主。2003年完成退耕還林3500畝。近年來,全鎮積極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建有麻爪肉牛規模養殖小區、蔗木肉牛規模養殖小區、大浪肉牛規模養殖小區等8個養殖小區、新貴農業示范基地、上額花羅葡萄示范基地、長嶺苗圃、甘檢黃梔子示范基地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示范基地。逐漸形成種養多元化的農業產業結構,傳統農業正在向現代農業轉變。
在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的同時,我鎮積極推進小城鎮建設步伐。現建有糧所、供銷兩個商住小區。在這兩個商住小區的帶動輻射下,我鎮現已形成沿209國道線300多米長的房屋帶,城鎮初具規模。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速度加快,到2003年底我鎮有注冊個體工商戶563戶,注冊資金達361.5萬元,比2002年增長12.3%。.